|
《红楼梦》道教易学象数的艺术积淀探秘 |
|
来源:互联网 作者:詹石窗 日期:[2010-9-17] |
|
一、引言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之所以引起人们巨大的探索兴趣,是因为它以符号象征的表达方式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奥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红楼梦》这部千古奇书进行种种解读,力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然而,至今为止,那神秘的面纱并没有真正被揭开,就连那个为该书众多人物提供活动空间的“大观园”也依然摆着道道问号。“大观园”的真面目是什么?其设计理念与《红楼梦》的精神旨趣是一种什么关系?笔者作为文学的业余爱好者,并没有全面破解《红楼梦》奥秘的企图;不过,探索的热情无疑激发了我们“漫步”《红楼梦》大观园的愿望。如果说长期以来在“红学”领域已经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大观园导游者”,那么笔者只是普通的精神游览者。既然是“精神游览”也就有所感知或认识,现在笔者就将几度游览之后的感知、认识写下来,与同好诸君共为趣谈。
(一)问题的缘起
大观园是《红楼梦》的主要舞台,也是十二钗活动的主要场所。该书的第十七、十八、四十、四十一和七十四回曾借贾宝玉、贾元春、刘姥姥等三人游园和凤姐带人抄检大观园的情节,对此园作了比较全面和详细的描述。脂砚斋在《红楼梦庚辰本》的第十七、八合回的双行夹批中说:“此回乃一部之纲绪,不得不细写,尤不可不细批注。盖后文十二钗书,出入来往之境,方不能错乱,观者亦如身临足到矣。”脂砚斋虽认识到该章的重要性,并且力所能及地加以批注,但他最终对该园的蓝图,仍是不甚明了。两百四十多年来,学人虽然曾经多加努力,但仍然没有解决该难题,大观园图仍然是一笔糊涂账,无人能够绘出一张正确的园图来。
根据第十七回的游园叙述,潇湘馆是“第一游幸处”,而怡红院则是游园的终点。起终点之间,有大量的景观,从潇湘馆开始,计有稻香山庄、暖香坞、藕香榭、荼蘼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山川河流、蓼汀花溆、蘅芜苑、大观楼、水闸桥梁、清堂茅舍、石垣、花牖、山下幽尼佛寺、林中女道丹房、长廊曲洞、方厦圆亭,最后才达怡红院,令人觉得两者间的空间距离十分遥远。但在第十八回中,贾元春游完潇湘馆后接着就游了怡红院,二者似乎相邻。这个“似乎”在第二十三回中有直接的证明,宝玉在知道林黛玉想住潇湘馆后说:“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从后文宝玉与黛玉频繁的交往中也可看到,二者确是近邻。难怪《红楼梦三家评本》在认识到这些难以索解处评论说:“欲画大观园图者,心可歇了。”综观后人推想的的大观园设计图,均采用圆形设计,园中以一个大湖或中央大道将各景点分隔开,虽然这样可使始点与终点相邻,但潇湘馆和怡红院就不得不被分别置于大门邻近处的两侧,而大观楼建筑群则被置于园子的北区,以解决上述难题。但这样做显然与书中实际的大观园的设计相悖,没有反映出作者关于大观园设计的真正思想和意图。例如,在第四十一回中,刘姥姥在大观楼门前感到内急腹泻,被一个婆子带到东北方向去方便。出来时她因醉迷了路,就近进了怡红院。袭人也推测刘姥姥可能因醉了迷了路,顺路往怡红院的后院子里去了。一众人中只有袭人害怕忖度的原因,是由于怡红院与大观楼东北处的厕所相离不远的缘故,故怡红院应在园子的北区,而不是在近正门处的南区。又如,第二十三回凤姐说让贾芸管在东北角山上种松柏树的工程,而该工程在第二十五回由贾芸监管施行,书中叙述林红玉在从怡红院通往潇湘馆的翠烟桥上,“抬头一望,只见山坡上高处都是拦着帏,方想起今儿有匠役在里头种树。”明确表明潇湘馆的位置在东北角上。以上事实均证明圆形方案是乖谬的,圆中含有大缺,是不能解决大观园空间安排之谜的。
大观园的设计,是作者的得意之笔。他让该园的大门一开,就赢得了满堂彩,“众人道:‘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当游完园将出园门之时,作者又让人们对该园的设计发出由衷的赞叹,“众人都道:‘有趣,有趣,真搜神夺巧之至也!’”这“大邱壑”、“真搜神夺巧之至”等赞语提示:大观园不是“梦幻中的梦境”,真有这种巧妙的设计图,只不过由于其设计的巧妙,而我们没有认识到其中的关窍而已。对于如此精妙的园林设计,我们后人的确不可等闲视之,任其藏匿于《红楼梦》的梦中。该园的设计不但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智能遗产,而且还是一份有巨大潜在价值的经济宝藏。当我们将曹雪芹的大观园设计赋予实施后,她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旅游景点,为我们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
大观园起始处与终结处二者间有大量的景观。这些景观,均由山水相互隔离开。这隔离的空间有一转折处,那就是蓼汀花溆。从该处的山上盘道进去,就从前一空间进入了另一空间。故在给蓼汀花溆命名时众清客提出了“武陵源”和“秦人旧舍”这两个世外桃源式的名字。这两个名字的典故,均出自晋陶潜的《桃花源记》,其文说:“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谜不复得。”故“武陵源”和“秦人旧舍”均指避世隐居的藏匿空间。众清客在这里异口同声地说出这两个名字,提示该园有由山水造成的“空间折叠”,隐藏空间的情形存在,而蓼汀花溆就是其秘密入口处。正是由于这个空间折叠的存在,遂造成了起始处潇湘馆与终结处怡红院相邻而中间有大量景观的奇特现象。然而,大观园空间究竟是如何折叠的,答案可以很多。曹雪芹在书中专门有此提示,使我们对大观园的实际图案,有一个明确肯定的认识。他的这个提示,就暗藏在大观园设计者的名字之中。
(二)大观园设计者的名字之谜
大观园设计者的名字在《红楼梦》中两见。第十六回说:“(大观园)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见脂本)又说:“凡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一应点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
“老明公山子野”六字,各有其多重含义,一为表面的浅义,一为暗藏的深意。
“老”在这里一指设计者的年龄,二指老字的古老、年代久远的本义。
“明”在这里一是指设计者的姓氏,二是指明字有阴阳的含义。明,由日月二字合成,贾惜春在咏大观园诗《文章造化》中就有“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一句。以日与月分别代表阴阳、以阴阳作为生化万物之本乃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说文解字》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庄子》说:“《易》以道阴阳。”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说:“日月为易,刚柔相当。”明在这里显然有《周易·系辞传》“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以及“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的深层含义。
“公”的多重含义,一是指设计者的男性性别,二是表达对他的尊敬,三则是指公字的共同、公共、同一、合一的本义和引申义。
至于“山”字,也有其多重含义。一是山的指物义,即指山本身;二是指山乃设计者所善长布置的事物;三则指大观园的主景和巧妙处就在山的布置上。
“子”的多重含义更为明显和重要。一为对设计者的尊称;二指地支的起始支——子;三指其哲学含义——太极。在中国哲学中,子时为阴至极而转为太极一阳的时刻,故地支子也代表太极混一之时,如《汉书·律历志》说:“太极元气,函三为一,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正义》孟康云说:“元气始起于子。未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故子数独一。”故子支表现的是阴阳二气合一、将分而未分之时,而其形象表述就是阴阳太极图。
“野”字的含义谐中含庄。从表面上看,“野”指设计者的狂诞不羁,异于常俗;实际上,这是作者应用俗语来对设计者的天才思想和艺术风格发出由衷的赞美。“野”还有区域、图象之意。如《吕氏春秋·有始》中就有“天有九野”之说,“野”在那里代表着天区和区中的星象图。
综上所述,“老明公山子野”六字,实际上暗藏着“古老阴阳合一山太极图”这十个字。因此,太极图就是大观园的设计哲学蓝图;换一句话来说,大观园实际上就是按太极图来建造的。难怪作者对太极图大加崇尚,要诗而咏之,用尽“一先”的韵。宝钗在第五十二回中说:“下次我邀一社,四个诗题,四个词题。每人四首诗,四阕词。头一个诗题《咏太极图》,限一先的韵,五言律,要把一先的韵都用尽了,一个不许剩。”
二、大观园的结构形态与太极曲线
从设计者名字的解读之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大观园与易学太极图式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不过,设计者名字对于大观园与太极图之间相互关系只是一种表层的暗示,如果我们步入“大观园”去领略一下它的无限风光,那就可以对其易学太极旨趣有更深的了解。
(一)山水的空间分布与走向
大观园以山为主要风景线,从南进门即立马见山,东南主山之高处有凸碧山庄。东北有山,水源从东北山坳里引到稻香村庄。自东北潇湘馆出来前行,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坡,有稻香村,再转过山坡,路过暖香坞、藕香榭,就到了傍山依水河滩之上的芦雪庵。花溆有山上盘道。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蘅芜苑墙而过。脂砚斋庚辰本双行夹批说:“两见大主山,稻香村又云怀中,不写主山,而主山处处映带连络不断可知矣。”自沁芳闸行来,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从北方怡红院出门,又见大山。实际上,进入大观园中,如入山中盆地,处于或阳或阴的太极怀抱中,或者说处在山的“反S”曲线怀抱中。李纨咏大观园诗《文采风流》说:“秀水明山抱复回”,这指的就是这个“反S”曲线。反S曲线的两个转弯处,一在东北山坳水的分流处,一在西南花溆山上盘道通幽处。这种处于“怀抱”中的感受,书中时有透露,如刘姥姥在迷路后张惶焦急,“四顾一望,都是树木山石”。(第四十一回)冬天下雪时,“宝玉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盆内一般”。(第四十九回)所以,只要进了大观园,就进入了盆地,投进了山的怀抱。
值得注意的是,太极图的两条阴阳鱼,头尾衔接,本身就构成了“S”的曲线。《红楼梦》“大观园”的山形布置,不论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还是按照反时针方向,都蕴含着“太极”曲线的原理,体现了阴阳回复的基调。
大观园的水随山转,也呈“反S”曲线,故元春咏《大观园》诗说:“衔山抱水建来精”。水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山间水是暗水,其源从沁芳闸起,一支流至南大门处的山洞口,又从东北山坳里引一支到稻香村庄,然后再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怡红院,仍旧合在一处,从此外出。下层山下水是明水,其流在南区汇成南池,池水自藕香榭处流出,经芦雪亭,到蓼汀花溆处转弯,流经蘅芜苑、翠锦楼、秋爽斋,到达荇叶渚处的北区主池。水自北池再流向怡红院,从此外出。由此可见,大观园的大门南开,怡红院是园子的北后大门。大观园的水呈明暗上下双反S设计,上层暗反S随反S山形分布,下层明水的“反S”曲线的不同处在于其曲线两端分别有南池和北池,相当于翠流绿水联系着阴阳鱼的两只眼睛。
推荐阅读: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造园理念
园林绿化的三个误区
日本园林的特点及启示
私家花园设计的20个要素 分页:[1] [2] [3] [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