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西湖风景区园林规划评价 |
|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2-12-3] |
|
迎薰阁是为游人登高赏景而建造的好去处,登阁远眺,可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风景。岳湖景区保存了清代康熙皇帝题书的“曲院风荷”景碑小院,那块景碑是仅存的两块康熙西湖十景原碑之一。竹素园景区近年才开放,它原为清初西湖名园之一,竹石亭榭,曲水萦环,清幽雅致。
今之的曲院风荷,最精彩处是西北角的园林景区。这里有许多新建的亭榭、廊轩、堤桥等,再总体上说是以水为主,建筑物缘水面而建,这是我国传统园林布局手法。建筑以一南一北两个大的建筑物为对景:南为红绡翠盖廊,北为迎熏阁。中间湖面东西两边均有半岛伸出,增加了水面的层次。另外,曲院风荷园林景区还有一个特点是用桥来进行分隔连通,形成既分又合的景观形态。还有,曲院风荷的水池中所植的荷花,是植于大缸之内,然后连缸带荷一起沉入池中,这样就可以人为地组织荷与水的形态,使景观更理想。
1.3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占地约二十一公顷。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还包括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今日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公园东南辟为市民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为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晨间锻炼,及假日休闲和节日庆典的好去处。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的“夜花园”,歌舞、戏曲、电影的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吸引着人们。
今之的柳浪闻莺,有两个特征:1,借西湖为景,层次分明;2,自然景物以柳为主,海棠、月季为配景。
1.4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4]
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位于公园中部偏南处的红鱼池,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红鱼池西面,是颇具匠心的牡丹园,种植有各种牡丹、芍药数百棵,按不同品种分为十多个花境小区块。牡丹园的北面,大草坪视野开阔,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绵绵。草坪上,种植以高大乔木为主的树丛、树林,既增加了空间林缘线的层次变化,又为游人提供了庇荫,休憩场所。今之的花港观鱼,基本上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也吸收一点西洋组景方式(大草坪,植物修剪成形)。园林布局由牡丹园、鱼乐园、花港和大草坪等四部分组成。园中模山范水,巧于因借,并配置亭台楼阁,花廊水榭,自然空间组织开合收放,虚实相间,互为衬托,聚散有变。全园以鱼、花、港为中心,以港为主体,把假山、池沼、亭台、水榭、小桥、游鱼、花草、人流放置在一个大的环境之中,人工与天然相结合,清幽与雅美相交融,动与静互成,虚与实并济,别有一番幽雅含蓄,旷朗清新的韵味,造就一个“多方圣景,咫尺山林”的艺术境界。 [5]
推荐阅读:
介绍几种垂直绿化植物
大树移植(不包含古树)施工技术规范
多花山竹子育苗技术
非适宜季节的苗木栽植 分页:[1] [2] [3] [4] [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