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养护 |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植保的方向 |
|
来源:《中国园林》2002年第4期 作者:郭喜东 日期:[2006-3-31] |
在生物系统中物种的表现型是它的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变化很少只对一个物种的基因型有利,因此种群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基因型的多样性。种群的稳定程度通常用指数H′=-ΣpilogePi来表示。物种的丰富度和它们的数量均等程度是决定H′的两个参数。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第一次生产者由绿色植物种群构成,赖其生存的第一次消费者、第二次消费者......,形成丰富而复杂的生物链。在城市生态系中,第一次生产者的植物品种单一,很难形成消费层次的生物链,因此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和缺陷,给植物保护工作带来难度。
3.9抗性选育控制
80年代在天津市调查木蠹蛾为害柳树状况时,发现雄株比雌株的被害率低;1993年调查吉丁虫(Agrilusmarcopoli)为害市树白蜡状况时,发现有极少数的白蜡树未受到为害,生长茂盛,而相邻的白蜡树无一幸免。为什么这些个体会避免受害呢?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再进行深入研究。早年在华盛顿哥伦比亚区种植了许多欧洲榆树,后来荷兰榆树病在美国严重流行时期,欧洲榆树却未染上,说明这种榆树的抵抗力很强。
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领域飞速发展,并且商业化程度提高得也很快。据《农业科技攻关动态》报道,我国已培育出抗虫转基因杨树植株,表现出明显的抗虫效果,现正准备野外田间试验。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得服务局执行主任克拉蒂格的报告称,1996年,全球转基因改性作物的种植面积为283万hm2;1998年已扩大到3000万hm2,其中大部分在美国和加拿大,阿根廷、中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南非紧随其后。在这些转基因作物品种中,有40%抗虫害和病毒,60%抗除莠剂。对于种植者来说,这些作物的种子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其中包含了有威力的技术。通过苏云金杆菌(Bt)实现的抗虫作物根本不用喷撒杀虫剂,不仅省时、省工、省钱,而且生态效益更不可低估,因为Bt毒素具有高度专一性,不伤害其他生物。在美国约有1350项转基因植物申请专利,虽然这些专利不能很快转让给亚洲国家,但我们应寻求转让这些技术的机制,诸如进行技术合作,由我们提供植物品种,由他们提供指定的抗性基因,培育抗虫、抗病园林植物。
3.10利用声波控制
声波也可以成为吸引昆虫的手段,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实验阶段。例如对于雄蚊子来说,雌蚊子的振翅声就像海妖的歌声一样动听,通过播放雌蚊飞行声音的录音引诱雄蚊取得了初步成功,雄蚊被引诱到了一个充电的电网上被杀死。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发现昆虫声音的产生与接收的奥秘,就可以建立起用声音来影响昆虫行为的野外方法。超声波也正在作为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表明,苍蝇、麦蠕虫和蚊子在几秒钟内可以被超声波杀死。所有这些实验都向着一个控制昆虫的全新概念迈进,电子学的奇迹终有一天会使这些方法变为现实。
3.11招引鸟类
城市建设对物种生存环境的大破坏迫使鸟类离开城市,应设法在城市中把鸟类招引回来。在园林绿地中放置巢箱非常奏效,可以把啄木鸟和其他在树上营巢的鸟吸引回来。日本大阪府在中心市区的高层建筑上建造屋顶花园,并在屋顶花园内专门设置招引鸟类的小沙场和饮水装置,这个方法很奏效,在闹市区招引鸟类栖息,很值得我们借鉴。
3.12使用低、无毒药剂
使用低、无毒药剂或高度专一的药剂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应是城市园林植保的主要手段,问题在于应把施用与生物学,特别是生态学相联系,在防治中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
3.13检疫控制
植物的引进以及产地之间的市场流通是传播病虫害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我国植物检疫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应引起园林同行的高度重视,否则会由此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城市空间,站在新世纪的时空点上,我们更应该深思的是如何理智地把握科技的力量,使我们朝着人-城市-自然和谐共处的未来前进。分页:[1] [2]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