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其他 >> 正文
·土方工程 ·筑山工程 ·理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 ·其他
 

 

杭州孤山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浅析
 
来源:互联网 作者:韩丹萍 包志毅 日期:[2012-2-17]


    3孤山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3.1梅花景观

    孤山的梅花景观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唐代就与伍相庙同为杭州赏梅胜地,各具风韵。白居易《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曾写道:“二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2]”由此可见孤山在当时已成为赏梅胜地,并以红梅而胜,主要有福州红、潭州红、柔枝、千叶、邵武红等种。直至宋代,林和靖孤山隐居种梅,“梅妻鹤子”事迹闻名遐迩,进一步提升了孤山梅花的人文气息,孤山梅花景观至此以后成为杭州冬季赏梅必去之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赞美的就是宋代孤山的梅花,在这里,清水、梅影、梅香、月色相互交融,朦胧的月光和清澈的水面更加衬托出梅花高雅脱俗的品质。到清代的“西湖十八景”中“梅林归鹤”一景是指孤山的梅花景观,当时的梅花种植方式还是以片植或者群植为主,延续了宋代梅林的植物配置形式。

    现在,孤山梅花(图11)、灵峰探梅和西溪梅花为杭州三大赏梅胜地。梅花仍是孤山的特色,是构成孤山植物景观中最主要的植物种类,在中层植物中所占比例最大。现在的孤山梅花多为后人补植,主要分布于放鹤亭、孤山东面平地、北麓山坡、中山纪念亭坡地等地。或片植成林,或数棵点缀于水边,或列植于台前守护着处士英灵,又或孤植西泠凸显文人傲骨。品种也相比原来有较大的发展,据一九八零年调查,品种有宫粉、骨里红、绿萼、玉蝶、送春梅、照水梅等十余个、计四百株[2]。

    3.2松林杜鹃景观

    唐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2]。”这里的松岛即为孤山,松树若只零星分布其中则无所谓松岛,可见当时孤山之松极具一定的规模,当以松林为胜。白居易又有诗《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聚》曰:“山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2]。”杜鹃花又名山榴花,这里记载的是长庆三年(八二三),杭州刺史白居易来到西湖孤山寺观赏杜鹃花。

    现在,孤山的松林杜鹃景观主要分布在后山,由西泠桥的孤山公园大门进去便可寻得松林间的杜鹃花小径,是杭州春末赏杜鹃的重要景点之一。上层松林以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等密植为主,而在林下种植各类杜鹃,色彩丰富,红的、白的、紫的,争相开放,满山皆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唐代孤山已经具有松林和杜鹃两种植物景观元素。从景观的角度来说,四季常绿的松林和半常绿或落叶的杜鹃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相衬托。松林的深绿色衬托出杜鹃花的娇艳,而杜鹃品种的多样性则弥补了松林的单调,同时也延长孤山的春季植物景观。

    3.3杏花景观

    元代诗人虞集有诗云:“杏花春雨江南”。杏花和春雨这两种自然景观元素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春景,具有一种朦胧忧伤的美。在西湖的植物景观中,杏花相对来说应用比较少,不管是数量和分布范围都非常有限,可观杏花景观的地方为数不多,孤山为少有的几处之一。

    杏,花先叶开放,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时纯红色,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花落时变成纯白色。正如宋代杨万里咏杏五绝所言“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孤山的杏花主要有两处,一处为西山坡的山道,二、三株杏花集中点缀于曲折而上的山道一侧,早春洁白的花朵点亮整个山林,淡雅又不失自然野趣[7]。另一处为在西向草坪上的山坡上,杏树成林种植,枝干斜向伸出,与坡度形成了动态平衡。花开时节,花冠层复一层,呈现出十分诱人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情趣[7]。

    杏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自对医德皆备之中医高手的赞美,如“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坛高手”等词语。后来,杏的文化含义逐渐延伸扩大,所有使人身心健康的地方可称为“杏林”或“杏坛”,如孔子讲学之“杏坛”。孤山西泠印社,是文人们进行金石书画等艺术活动的场所。杏分布于西泠印社外围空间,恰当好处地凸现出西泠印社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杏多果象征西泠艺术家及艺术作品满天下,树干挺拔直立象征文人们的正直品格。

    4小结

    孤山园林是杭州西湖园林典型的代表,具有典型的四季植物景观,春有杏花、碧桃、杜鹃、玉兰等春花争相绽放,夏有松林、古香樟为人遮荫送凉,秋又有枫香、银杏、鸡爪槭等红黄相间染尽山林,冬有梅花傲雪送暖。孤山虽为免费对外开放的公共园林,但因为历史的沉淀,孤山园林仍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宗教园林等结合的统一体,是各时期园林的继承和延续。研究孤山园林的古今植物景观不仅是对西湖植物景观的提炼和分析总结,也为现代西湖的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振俊.杭州园林发展的阶段和类型[C].《中国园林史的研究》课题小组.中国园林史的研究成果论文集(第一辑):145.

    [2]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西湖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97,787-788,796。

    [3]吴文.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研究(1949-2004)[D].清华大学,2004:10.



    [4]李功成.杭州西湖园林变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22.

    [5][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M].杭州:浙江出版社,1982:14-15.

    [6]王欣.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5:69-70.

    [7]杭州市园林管理局.杭州园林植物配置[C].国家城市建设总局科研成果,1981:11,37.

    图1、6、7、10来自参考文献《西湖志》

    图2来自参考文献《杭州古旧地图集》

    图3、5来自参考文献《南巡盛典》

    图4来自参考文献《西湖志纂》 

    作者简介

    韩丹萍,1985年生,女,浙江省温州人,浙江农林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包志毅,1964年生,男,浙江东阳人,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物资源和产业等。

推荐阅读:

如何处理假山造型面

冷季型草坪常用混播方法

混凝土泵安全操作规程

兰花2月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分页:[1] [2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郁金香
相关内容
· 城市“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探讨
· 水生植物种植季节及其应用指南
· 论园林景观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性框架探索
· 项目经理如何做好景观工程的“总管家”
· 公园景观中的几种水景
· 滨水景观设计中生态化处理手法
· 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