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理水工程 >> 正文
·土方工程 ·筑山工程 ·理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 ·其他
 

 

滨水景观设计中生态化处理手法
 
来源:环境生态社区 日期:[2011-12-30]

    [摘要]运用景观生态学的一些原理和理论来指导河流生态系统恢复设计,使河道整治即满足防洪排涝的安全需要,又能符合生态恢复的要求,同时还模拟了自然河道的形态和景观效果,形成城市中难得的郊野风光。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恢复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河道整治工程以及附带的滨水景观工程逐渐成为南宁乃至全国市政建设的重点项目。随着生态化的景观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生态设计进入到滨水景观中。

    笔者在参与南宁市某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包含的生态恢复工程过程中,运用景观生态学的一些原理和理论对项目中的河流生态系统恢复设计作了一些思考和设计尝试,现将其总结成文,以与同行及专家探讨商榷。 

    二、项目背景及设计构思

    项目背景:该项目规划为一个河道整治综合工程,包含有河道整治工程、截污工程、补水工程、生态恢复及环境景观工程等几大部分,规划总面积为28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为178公顷,水域面积为94公顷m2,人工岛面积为6.8公顷。 

    从上页图中可以看到,项目将在河道下游与外江汇水处附近设置一处拦水坝,从而使现状水系仅为一条2-6m的小水流在改造后,形成一个最宽处超过500m的内湖,其设计的常水位为69.8m,平均水深为1.8m,其来水主要依靠两个入水口的上游来水。在枯水季时,依靠下游建设的补水泵站抽外江水进行补水,因此其可常年维持设计的常水位。洪水期时,有抽水泵站向外江抽排,可减少内江洪涝,同时在外江洪水期时,还可向内江排水,从而调蓄外江洪水。

    与其他城市内河相似,内江除承担泄洪排涝作用外,还成为受纳沿岸地区生活污水的地点,心圩江水体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为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但枯水期水质则超过国家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为劣V类水。同时流域径流时程分配不均,致使汛期发生洪水而枯水期水量不足。区内不透水面积的比重大幅度增加,降雨的截留、填洼、下渗损失明显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流量峰值加大,故经常发生内涝。而且流域内目前植物群落单薄,水体受到污染,水生生物稀少,整个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因此,现状的内河可以说是一条“已经死亡的河流”,其仅具有天然河流的外部形态,内在的生态功能已基本丧失,对其进行生态恢复建设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

    生态系统恢复的作用:a、通过各种生态恢复的措施后,心圩江的水质将得到改善,b、心圩江的生态多样性将得以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自我维护的能力也将增强,最终使心圩江成为一条健康的美丽的河流c、同时能增强其对周边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还能调节季节性的水量变化,提高其蓄洪滞洪能力。

    设计构思:生态系统恢复的原理——结合河流防洪、整治和城市水景观建设等工程项目,综合开展河流生态恢复建设,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的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重点是减轻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包括强化治污和污水排放控制,保持最低生态需水量等.在河流恢复工程中,在初期投入少量资金,建设必要的人工辅助措施,主要是恢复和构筑河流的自然形态和生物栖息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

    生态多样性的恢复应该是结合河流防洪、整治和城市水景观建设等工程项目,综合开展河流生态恢复建设,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的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重点是减轻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包括强化治污和污水排放控制,保持最低生态需水量等.在河流恢复工程中,在初期投入少量资金,建设必要的人工辅助措施,主要是恢复和构筑河流的自然形态和生物栖息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同时这种生态型的河流也必须能够抵御洪水的冲击的,具有防护能力的河流。

    生态系统恢复的目标

    通过河流生态多样性的恢复,达到建设一个具有河流地貌多样性和生物群落多样性、动态稳定的可以自我调节的河流系统。 
推荐阅读:

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

红豆杉人工种植攻略

雪松的栽培技术和繁殖方法

盐碱土地区绿地土壤管理方法及技术要求

分页:[1] [2] [3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郁金香
相关内容
· 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
·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低碳化建设探讨
· 道路景观设计研究综述
· 水景中的跌水水景设计算法
· 园路施工设计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
·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与植物造景理念
· 室外景观泳池水循环净化系统设计说明
· 浅议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