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方法谈 |
|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日期:[2011-10-19] |
|
工程一旦进入实施阶段,业主与施工单位往往已就初步施工组织设计达成一致,此时若在施工设计图、原施工方案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条件进一步优化,所获取的,往往是净利润、净效益。如我方承建广州市广中公路沙尾大桥时,工期要求不紧,桩径较大(Ф1.8m、Ф1.2m),且河中土质大多为淤泥及粘土。河中桩基施工时在征得设计同意后,将原河中二十根钻孔桩改为人工挖孔桩,降低工程成本约27万元。其费用分析比较如下表:序号工程项目名称单位合价(万元)备注1水中挖孔桩项82.482水中钻孔桩项109.20节约费用26.72
(二)编制施工预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往往容易被施工企业所忽视。
施工预算以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为依据,是施工企业控制各项成本支出的依据,有利于进施工技术,合理调配和组织劳动力,合同选购运输材料和配件,以较低成本、较短的工期和优等的质量完成建设项目。
1、编制工程分项施工预算
由于工程分部分项子目较多,如果一一详尽分析,可能会给工程造价业务人员带来大量工作。选择具有代表性、工程量较大、工程造价影响较大或可操作性强,便于成本管理控制的项目,对其所必需耗费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进行分解,结合市场工、料、机价格,企业技术水平编制合理施工预算。
2、以施工预算做为控制工程分包单价的依据
鉴于施工企业技术优势的局限性,难免有些单项需进行分包,而工程分包支出做为工程成本开支的一项重要组成,与工程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工程造价业务人员应在掌握市场信息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以施工预算为砝码,衡量工程分包单价。发现分包单价超出施工预算,应及时提请项目负责人共同分析。找出差距的来源,是否在分包定价不合理,或是施工预算有误,或是企业技术水平落后所造成,而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按工程施工预算推进项目施工管理
项目化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和规模,建立项目内部管理经济核算机制,完善工程成本计算,并按施工预算实行项目产值全额承包或效益指标承包。在项目内部管理中,也可将施工预算层层下达至班组或施工队,做为计件承包或落实责任进行劳动竞赛的分析依据,使工程施工预算成为项目经济效益控制中心。
(三)控制工程材料采购,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工程材料价通常占工程造价比重一半以上,换言之,工程材料控制好了,工程成本控制也就完成了一半。工程材料价主要通过量、价两方面来控制。
1、根据工程进度及需要,由技术人员编制材料使用计划,按需采购,避免材料仓库积压,挤占资金。
2、将材料定额用量与实际消耗量进行对比,严格控制,杜绝材料消耗量大于定额用量现象,以此做为分部分项工程成本考核依据。
3、材料采购应货比三家,定期将采购价与文件规定价或投标时材料单价进行比较,以了解工程材料盈亏。
(四)及时准确完成工程签证,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补充
工程签证是施工过程发生的与设计图、施工方案、施工预算项目或工程量不相符,需调整工程造价的补充认可。工程技术人员应与造价业务人员密切配合,熟悉预算涵盖内容,划分需签证项目,以便工程结算准确反映工程造价。概括而言,工程签证常发生在以下情形:
1、工程地形或地质资料变化;
2、地下水排水施工方案及抽水台班;
3、现场开挖管线或其他障碍处理; 推荐阅读:
浅议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浅论清单报价与施工管理的统一
价值工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十大理念 分页:[1] [2]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