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工程承包投标报价分析 |
|
来源:中国建设工程招标网 日期:[2010-6-2] |
|
企业定额,贴近国际市场 国内定额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改革深入、建筑业走出国门的今天,国内定额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建筑业激烈竞争和发展的需求。国内定额是政府行为,国际承包工程是市场行为。在国际承包工程报价和项目管理过程中,定额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决不能简单地全部照搬。 南通(全国建筑之乡)的建筑工人已经每人每天完成江苏预算定额2个定额工日的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以预算定额量标准作为结算依据,并且把工人国外发生的一次性费用,例如往返机票,按工期摊销在劳务单价中,显然往返机票费多摊销了1倍,势必造成人工费亏损或落标。这是国内建筑企业在国际承包工程投标报价中常犯的错误。 通常的做法是将机票费在间接费中考虑或按总工日数进行摊销。同样,在报价中,应按在预算定额基础上提高工效30%-50%的标准计算总工日数,在给工人下达任务指标时,要求完成预算定额日工作量的1.5至2倍(提高工效50%至100%)。这是中建松树俱乐部喜来登项目成功的经验。因此,调整改革定额体系、企业制定内部定额势在必行。 加强管理,避免怠工罢工 劳务费低廉一直是中国公司走出国门的优势所在。80年代以来,我国的工人都是通过地方省级公司或中建直属局选送,大多采用点工方式,结果是:中间环节过多,给项目管理带来很多弊端。管理费高、工效低,还常有罢工现象发生。这在新加坡和其他地区广泛存在,是困扰我驻外机构的大问题。 如今,我国直接对劳务联营体乡镇企业,以成建制的方式合作,省去中间环节。劳务队的经理在国内外都是工人的上司或老板,工人出国前还必需交纳1-2万人民币的抵押金,并采用提高工效后的预算定额包工、包材料消耗的方式,不但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材料浪费和消耗,还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工期,这已经成为我国公司在海外竞标的一把金钥匙。 另外,在项目规模允许的情况下,同一个专业工程可采用两家劳务队伍施工。从而在工地形成了竞争局面,从体制上、源头上避免了罢工现象的发生。例如阿尔及利亚松树俱乐部喜来登项目土建、安装和精装修,每项工程均采用两家劳务队伍分包,使8万平方米的超豪华五星级酒店交钥匙工程得以在20个月内完成,没有发生过一次怠工、罢工。该项目成为中建总公司乃至中国承包国际工程的典范。分页:[1] [2]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