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杨家牌楼园林新貌创意 |
|
来源:《蓝天园林》2006年第1期 作者:陈涧辉 日期:[2006-4-11] |
|
4.2 增加社区公共绿地及停车场所
杨家牌楼社区除了商铺与居民住房外基本无其他建筑。作为拥有15000余人口的大型社区,没有健身锻炼及休闲娱乐的场所,只有一个简陋的老年活动室和一座小庙。社区内无成片绿化带。因社区半面环山,山上绿树成林,所以社区的山林绿化具有优势。商圈以外的一部分私房带有庭院,含庭院绿化。主道尽头便是大片茶树,中间是通往天竺、灵隐和梅家坞的山间小道,现在的道路一旁除了杂草深处一块班驳的小石板显示此路通向以上三个景点外并无其他任何明显路牌。茶园西侧山上有一片公墓。清明时节定有大量扫墓者前来缅怀先人,其中有不少自驾车者,而山下只有一条两米多宽的小道,届时泊车将会成为一个问题。即便是非自驾车者也需要在山脚有一个供休息集散的场所。
相关对策:结合杨家牌楼社区环境现状,建议设置一个社区公园。经考察,社区后段有一块较大面积的空地可用来建造公园。园内的园林绿化布置参照以上的设计原则第二条,坚持因地制宜,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并根据自然生态条件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另外要考虑到周围山林树木较多,可适当增加花的覆盖率,可营造“青山之中一片缤纷”的效果。
社区公园还应兼具功能性。不仅要有游憩活动的设施,还要包括各种户外健身器材。健身场所的位置设计上不能喧宾夺主,应安排在公园一角,不可设置在中央或显眼位置。可用高大乔木使其与主园分隔。社区公园为开放式,不设围栏。在车辆骤多的清明时节或是其他节假日,公园内的空地可暂时用来停泊车辆,以缓解主路及山脚的停车压力。
4.3 结合西溪景点,开发休闲旅游
社区后面的石人岭山脚有大片茶园,是杭州西湖名茶有限公司的龙井茶生产基地。可利用如此好的茶源及优美的环境,产销结合,在茶园旁开设茶馆,供本社区居民及游人品茶。从社区通往三个景点的路要通过这片茶园,尤其是下山的游客此时很需要一个提供茶水的休息场所。所以茶馆利用这一优势定能吸引不少游客。石人岭现有小型寺庙一座,宜请规划、景观及佛教等部门会审鉴评,以定其去留。
石人岭山上有一块墓地,宜用绿化进行遮挡。石佣石马应妥善保护,并予以适当景观处置。
在每年新茶上市的时节,可组织、承办各种采茶活动,吸引各类爱茶人士及游人前来品茶、游玩。让游人喝着亲自采摘的茶叶泡出的香茶,加之清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定能使他们对杨家牌楼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随着全民健身的热潮不断袭来,徒步登山已经成为一种健身时尚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社区可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知道这条通往灵隐、天竺和梅家坞的山路并前来参观旅游。不断增多的游人不仅会带动社区的商业发展,提高杨家牌楼的知名度,还能形成社区内的小型旅游业经济,给居民带来另一笔财富收入。
要求按照环境整治优美、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热情周到、经营文明守法、安全保障有力、治安次序优良、资源保护完好、管理严格规范的要求,整治、管理好这一地区。
西溪路道路改建工程已经完成,并开始进入立面整治工作,此项整治将对道路红线外各30米范围内的建筑进行环境设计、店招店牌、绿化等综合整治。杨家牌楼社区必须结合西溪路的整治工作,抓住发展时机,在短时间内改变原始的现状,承传西溪文化,呼应景观大道建设的同时,突出杨家牌楼社区生态休闲的特色,展现历史遗存、弘扬茶文化、开发观光旅游,使杨家牌楼社区成为西溪路上其它四个行政村发展的借鉴模式。分页:[1] [2]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