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雕塑在广场之作用 |
|
来源:中国花卉企业网 日期:[2006-3-6] |
|
另类,在威尼斯的圣特若伐尼——泥罗广场也出现这类构图情况。科莱尼骑马像与突出的建筑物角部把这个"L"形广场虚分为两个空间。骑马像起着既分隔空间又使空间聚合的双重作用。但由于塑像距离建筑物外角较远,不能产生与之一起构成空间之转轴的作用。
5、把广场主体雕塑看成前景,其余的空间环境看作背景时,应使雕塑有鲜明突出的视觉地位并在与环境的交互映衬中相得益彰。
享利•摩尔喜欢把作品放在自然环境中,而在各种自然的背景里,他认为"天空是最无懈可击的雕塑背景。"城市广场的设计史中也有这种妙用天空作为广场雕塑作品背景的例子。法国巴黎协和广场在初建之时是把路易十五骑马像安放在正中的,在设计北面一对古典主义建筑物的时候,"考虑到路易十五骑马像仍然在建筑物女儿墙之上。因此,从广场上任何一个位置,都可看到铜像在广阔的天空中驰骋。"要不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把它拆除,换成方碑,我们今天还可欣赏到这景致。能以天空为背景布置广场雕塑当然是为理想,但是必须要求广场有较大的空间,而且周围建筑物能太高。现代城市寸金尺土,能有一片广场已是不易,周边楼宇越建越高而且天际线常常是参差不齐,要得一片蓝天何其之难。从建筑背景之中谋求一片较好的底景,这才是实际的举动。
前文提及的意大利佛罗伦萨统治广场在雕塑与建筑的配合上就很有趣味。广场的雕塑"有三种布置方法:以建筑为背景布置雕像;以建筑为景框布置雕像;自由布置的雕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唐那太罗的米蒂斯和荷罗佛内斯像,以及其它的雕像矗立在宫前使这些雕像有了建筑质感和几何形的背景和它们的自然形式形成对比,并将它们结合成统一的设计。蓝兹凉廊目前是起到了雕塑的背景作用,它的三个拱券形成了普罗米修斯和其它雕像的画框。自由矗立骑马人像,由于其巨大的尺度和它与美第奇宫的构图关系而保持其地位。"来自古典广场的经验对于解决我们今天的问题还是极有借鉴作用的。
现代的材料和技术为建筑提供了各种色彩和质感的可能,现代雕塑也不再只是青铜与石头,着色雕塑以其强烈的自身形象在都市空间中像快活的精灵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视线,建筑物就自然而然成了其背景。《火烈鸟》、《红色方块》、《双重阶梯》,还有米罗在美国休士顿德州商业大厦前广场的《人与鸟》、在法国巴黎德方斯广场上的巨大抽象雕塑等都是着色雕塑以其独特魅力塑造成功的都市广场空间形象的典范,向我们宣示着色彩对于广场雕塑的特殊意义。分页:[1] [2]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