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养护 |
关于南方岩漠化坡地生态恢复的探讨(图) |
|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2003 作者:叶建军、许文年、王铁桥、周明涛 日期:[2006-2-28] |
B(T),A(T)的曲线从略。
4.2如果植被基层配方不合理,先锋植物选择不当,或由于自然灾害,生态恢复可能失败,这种情况下植物生产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同样假设季节气候相对稳定)。

图2 植物生产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恢复失败)
图2中,A区曲线平缓,(T1,P1)点低,表示先锋植物生产缓慢,覆盖率低,且由于土壤流失,植物加速退化,最后在T2时刻土壤流失殆尽,植被也不复存在。
5 生态恢复后岩质坡地的开发利用
岩质坡地由于土层薄,坡度大,一旦破坏难恢复,开发利用必须做到:
5.1在系统基本恢复后才能开发利用,应避免在(T1,P1)点附近开发利用,一般至少是4年以后。
5.2必须控制利用强度,注意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引起系统崩溃。
5.3注意物质和能量的必要输入,可采取施肥,秸杆还土增加土壤养料和厚度。
5.4不同坡度采取不同的开发强度,如缓坡(小于30º)养牛,陡坡(大于30º)就只能放羊了。 利用强度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投入产出、经济利益的大问题,必须慎重对待。
岩质坡地生态恢复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前面谈到的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只是初步探讨,更多课题尚需解决,如不同条件下植被混凝土配方、喷射植被土层厚度、系统物质能量循环等问题;同时还要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问题,当地农民的参与方式问题,以及必要的生态移民问题等。因此,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相信随着近期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展开,岩质坡地的生态恢复问题会在很短时间内得到重视。毕竟,南方岩质坡地生态恢复比北方沙漠生态恢复要容易,一次性投资虽大,但可以做到一劳永逸。 分页:[1] [2] [3] [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