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公园主题建设与园林文化精致原则 |
|
来源:网易园林 作者:周向频 日期:[2006-2-26] |
|
3、主题园的世界性普及
迪斯尼企业的决策再次大获成功,迪斯尼世界在设立的5年内调高了9次票价,每年约有3亿美元的收入。在它的带动下,许多大型企业纷纷投资主题园。1970年全美国只有3年主题园,至1980年增到18个,目前已有大型主题园23年,每年吸引游客超过1000万。美国式主题园的概念也进一步推广至全世界范围,并结合各国的文化传统、自然特色和经济状况产生了许多新的类型。它还影响了很多传统意义的博物馆、展览馆、植物园、动物园等的展示概念,使它们的表现主题和形式愈趋丰富,产生了如展示植物生态及地理环境的植物主题园、展示动物生存环境和习性的动物主题园,以及可让游客参与劳动与收获的农业主题园等。而主题园发展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类型是“小人国”和“民俗村”。
如夏威夷的波黑尼西亚文化中心,通过演员和志愿者的现场表演,展示各岛土著的生活起居和不同文化层面,提供了一个西太平洋群岛的缩影。如今,“民俗村”这种形式尤其受那些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国家和地区的欢迎,成为它们发展主题园的主要方向。
“民俗村”的主题展示方式还反过来影响了野外博物馆的建设方向,使其开始强调动态展示和寓教于乐。如日本的明治村开馆后,就经常举办各种模拟过去生活情境的展览,并让身着当时服饰的人物和现在的营业方式相配合。村内还铺设了轨道,把明治时代最早的有轨电车和蒸汽机车用作参观工具,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兴趣。
4、亚洲主题园的发展
主题园的世界性推广近10年来尤其在亚洲获得巨大响应,日本是最早将主题园作为一种西方文化来输入的,最初主要应用于博览会的建设上。而1983年东京迪斯尼乐园的开幕则真正揭开了日本发展大规模主题园的序幕,它完全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世办为样板,设施与管理也几乎完全相同地输入,其丰富的主题和展示方式给日本娱乐业以巨大的震撼。在其成功的吸引下,许多企业纷纷投资主题园,1983年长崎的荷兰村、1986年日光江户村、1989年Guriyuch五国、1990年SpaceWorld、天保山HarbourVillage……等大规模主题园相继开业,如今已开发的主题园有近30所,而据建设省资料。包括自治团体、民间企业所提出的计划已达130所。
台湾地区也是亚洲主题园建设的一个热点,1983年亚哥花园的建立标着台湾主题园的诞生。随后相继开发了“小人国”、九族文化村、八仙乐园、剑湖山乐园等等。如今正朝着高科技应用方向发展。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近年随着经济进步也大兴主题园的建设。大部分是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以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为表现题材。
5、中国大陆主题园的发展
中国大陆在80年代建设了一批机械游乐园,带动了许多城市游乐性园林的发展。而真正具主题意义的主题园则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深圳。1989年“锦绣中华”的开幕为中国大陆园林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显示了一种新的手段,其惊人的游人量(高峰时每日达1.5~2.0万人)和巨大的收益张于打消了许多人对这种新形式的疑虑。1991年“锦绣中华”附近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开村,又获巨大成功,几平成为去深圳人的必游之所。从此,主题园这种形式便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表1罗列出我国近年来已建,正建和拟建的一部分有主题概念的园林和游乐场所,可见“主题园”建设之热烈程度。
二、我国主题园的发展方向
1、我国近年发展主题园的得失
主题园概念在我国的普及引发了主题类园林和主题性游乐场所的建设高潮。这些“主题园”风格各异,规模大小相差悬殊,有的占地几10km2,有的仅仅借助于公园的一隅而建成,还有许多是从旧游乐园、游乐场改建而来。它们变幻的形式、鲜艳的色彩、神秘的名称和传统游乐园构成极大反差,迅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并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游乐选择的方向和比重,如今已占据了游乐市场的绝大部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娱乐需求层次的提高,特别是主题园建设密度与强度的继续增加,许多缺陷也开始暴露出来了。
分页:[1] [2] [3] [4] [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