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其他 >> 正文
·土方工程 ·筑山工程 ·理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 ·其他
 

 

浅析城市广场景观改造规划与设计
 
来源:互联网 作者:李振杰 周建猷 王巍 日期:[2012-8-28]

浅析城市广场景观改造规划与设计——以湖南省祁东县体育广场改造为例

浅析城市广场景观改造规划与设计——以湖南省祁东县体育广场改造为例

浅析城市广场景观改造规划与设计——以湖南省祁东县体育广场改造为例

2.3 空间功能改造规划

交通功能空间:将原来设于场地西南角的主入口扩宽,沿南侧城市干道形成更为开放的南侧主入口广场,形成足够的人流集散空间。同时在场地东南角设置停车场,解决场地西南部十字路口交通拥堵问题。场地中部东西两侧设置部分次入口。南区设置儒文化景观大道,中部设置环形景观台阶解决南北区域高差的衔接,北区设置环形漫步道,形成“主入口——儒文化景观大道——环形景观台阶——环形漫步道”的由南到北的内部交通体系。

服务功能空间:南区设置“儒”文化广场和休憩绿地;北区设置“和”文化广场和休憩绿地及水上活动区,保留原有幼儿园;中部设施环形舞池和商业服务区完成南北两区的衔接过渡。

3   场地改造设计策略

3.1 设计原则

地域性原则:充分尊重场地所处的地域条件,其主要包括: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场地地域文化特征。

●     场地的环境因素

影响滨海度假村景观设计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植被种类、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文、日照条件等)和现状建设条件(地形、建筑、材料等)。充分考虑自然因素选取植物和材料,同时合理利用场地现有地形,对已有的设施和材料等能加以利用的充分利用以节约改造成本。

●     地域文化因素:

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把人类看作是一个整合的概念,那么相对于人类这个整体来说,各种各样的人类文化以及文化传统构成一个系统。文化的景观表达是滨海度假村景观设计的灵魂,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要素。滨海度假村的文化内涵由地域特色文化和海洋文化组成,形成独具特色具有强烈识别性的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

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对当地居民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人物特征、历史渊源、古迹名胜、宗教信仰、社会艺术价值、重大节庆活动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调查,加深对地方性、地域性的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

生态性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技术手段等,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广场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城市与环境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尤其在植物配置方面要师法自然,营造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

功能性原则:注重场地的使用功能,在场地设计和细部处理上对不同功能性要有所区分,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符合人体工学,关注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对不同年龄层的需求要有充分的考虑,塑造宜人的空间尺度。

3.2 景观结构设计

场地以“儒”文化广场、“雅”文化广场及“和”文化广场打造广场的三个核心场地,同时注重核心场地之间的联系,打造一条以“水”为元素的水轴和以地域文化为元素的文化轴两条竖向景观轴线和一条以植物景观为元素的环形生态轴线,形成层次分明,组织有序的三核、两轴、一环的景观结构。

3.3 景观节点设计

“儒”文化广场:

    与南主入口广场相衔接,场地中以当地历史文化诗词为主要内容,现通过雕塑、景观灯柱、景墙、场地铺装为景观载体,体现“儒”的主题。场地两侧通过丰富的植物种植,营造生态休憩空间,在中设置喷泉,形成动、静结合的生动空间。

“雅”文化广场:

   “雅”文化广场位于整个场地的中部,起到衔接南北两地块的过渡作用,在其中利用场地原有高差,建造咖啡厅,咖啡厅顶部为露天舞台,通过水、桥、石、木平台、竹为元素体现该空间的“雅”的主题。

采取轴对称布局,中部轴线上设置19处旱喷,与祁东县管辖的19个镇相对应,取意泉涌十九镇,南端设置和谐灯塔,北端以体现和谐主题的浮雕和环形景观长廊。东侧设置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密林,同时对场地东北角原有的游泳池进行景观改造,加大其与场地的联系,综合这些内容体现“和谐”的时代背景。

3.4 种植设计

遵循生态原则,选择乡土树种进行植物改造,在完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场地的景观要求,尽可能地选择季相丰富的植物组合,做到适地适树。注重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比例和搭配,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搭配,注重乔、灌、草的搭配。提供一个狼嚎的生态、休闲、娱乐的场所。

4  结语

湖南省祁东县体育广场改造的景观设计方案,是从时代背景出发,充分结合地域的现实环境,从规划和设计两个阶段层面作出改造方案。对城市广场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余伟兵.关于城市广场设计的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09(3)

[2]邹德慈.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J].城市规划学刊,2006(5)

[3]张 雷.城市广场的设计发展略谈[J].四川建筑,2007 (4)

[4]李 超.城市休闲广场设计初探[D].青岛理工大学,2006.

[5]严 军.中国城市广场发展的脉络[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作者简介

李振杰,1984年生,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周建猷,1984年生,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王  巍,1984年生,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推荐阅读:

冬青树栽植技术

屋顶绿化在北京实行的可行性研究

制作水泥手工塑石假山注重的特点

试论大香樟移植的关键工作

分页:[1] [2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郁金香
相关内容
· 兰州石化学校园林规划设计
· 植物景观意象设计研究
· 日本景观设计——提炼自然
· 美国景观设计——自由的天性
· 德国景观设计——理性的光芒
· 分析植物景观美化技术
· 住宅景观设计:水景的四大价值构成
· 浅析城市广场景观改造规划与设计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