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乡土树种在昆明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
|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2-12-20] |
|
3.2加强科技开发,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
我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观赏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如扬州的芍药、洛阳和荷泽的牡丹、云南的山茶、苏州的梅花、漳州的水仙等。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观赏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多达2500余种,是著名的天然大花园。仅野生的木本观赏树木就有很多,如木兰科的山玉兰、应春花、辛夷、馨香木兰、龙女花、云南含笑,其他的还有黄牡丹、金毛木通,云南山茶,云南枫杨,川滇金丝桃,南烛,美丽马醉木等等。只有加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才能不断驯化出适合于园林绿化的乡土树种,形成优美而又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城市绿地景观。
3.3提高绿化管理质量
“三分栽植,七分管理”,表明管理的重要性。只有注重管理,绿化水平才可能提高,绿化效果才有保障.否则必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直接影响城市绿化的速度和效果.尽管乡土树种的适应性强,但是必要的养护和和科学的管理更加有利于形成富有特色的园林景观,增强地方特色,给友人留下深而美好的印象。因此,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应该加强绿化管理,提高绿化水平,并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全民护绿意识,让每一株花草树木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3.4加强特色表现
春城首先应当体现“四季如春”,在此基础上实现每季各有特色,应逐步增加常绿阔叶乔木和常绿灌木的数量,增加昆明冬季绿化,改善昆明冬季景观,使春城昆明更加名副其实。作为云南省的省会、窗口城市,还应该体现出云南“植物王国”的植被特色。一方面要大力选用适应昆明水土条件的云南乡土树种,特别是观赏价值高、园林用途广的云南拟单性木兰、云南含笑、红花木莲、球花含笑、山玉兰、石楠、滇润楠以及滇青冈等木兰科、樟科树种[5];这些乡土树种在昆明园林绿化中表现出其独有的观赏特性,如山玉兰的常绿和人文特色(山玉兰在昆明有“优昙献瑞”的说法,昙华寺还留有“优昙献瑞”的石刻),冬樱花、滇朴、复羽叶栾树虽为落叶树种,但冬樱花在少花而多节日的冬季盛开,满树繁花能使数九寒天充满热闹的气氛;滇朴夏季的浓荫使人倍感凉爽,秋季的黄叶在昆明特有的蓝天的映衬下,使人格外舒畅;复羽叶栾树鲜艳的红果在众多的常绿树中独领风骚.云南拟单性木兰、滇润楠、乌桕、球花石楠、山杜英等目前应用虽然较少,但它们优美的树形正可作园景树和行道树配置,不时的红叶正好弥补了常绿树的色彩不足,就其在几个点的生长状况、抗性、适应性来说,值得在各种绿地类型中扩大试验应用范围[11]。另一方面要从配置形式上体现特色,加大用量,从量变达到质变,形成昆明独特优美的城市绿地景观.
3.5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突出生态调节功能
城市植物造景应该以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导.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遵循植物固有的内在规律和城市独特的生境条件,依据地域文化习俗和市民的行为观念.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对环境抗污染的生态调节功能。一方面要合理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规划布局,通过绿地的点、线、面进行合理的配置,以乔木为主体.以植物群落为基础,构建乔、灌、草、藤等复合生物群落,形成一定规模的植物群落,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网络,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运用乡土植物,增加乔灌草复层群落绿地,并注重空间绿化,提高绿量;另一方面要师法自然,用中国古典园林造林艺术技法,吸收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的意境和含蓄美感的表现手法,在追求自然美的前提下,融合艺术美,重视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和韵律效果,尽量体现园林的艺术性,优化树种配置,产生丰富的色相、季相变化,使生态效能与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达到生态和美学的高度和谐。
3.6注重宣传教育.正确认识外来植物种
外来植物对丰富本地植物景观起了积极的作用,不断地引种、驯化外来植物是非常必要的。但外来植物种不都是有益的,有的外来植种引进后,并不一定具有原生地优点,常常会生长不良;也有的会因失去了原有环境的制约,四处疯长蔓延,会给当地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甚至频繁爆发生态灾害或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因此过分求新求异大量采用外来植物,并不符合“适地适树”这一基本原则,是与科学的引种相违背的。引种外来植物必须先作可行性研究,在引、育种基地小面积引种成功后,方可推广。盲目引入,浪费巨大,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且成本和管理费用也会大大增加,从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角度看。外来植物难以形成适生的生态系统,只有乡土植物能较好适生于当地环境,能形成当地富有生物多样性的顶极生态系统。其本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大大增加绿地的绿量,提高绿地的总体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l]西南林学院项目组.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研究[R].昆明:西南林学院,2000
[2]江桂湘.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1(1):11~11,14
[3]彭建松,肖辉,柴勇等.昆明市引种的园林树木适应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4,33(4):30~35
[4]周旱弘.乡土树种造景的优势、困境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05(2):24~26
[5]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6]林萍等.云南乡土树种在昆明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3,23(1):38~42
[7]赵林森,李秀珍.常绿树种在昆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应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2(2):15~17,31
[8]宋钰红.昆明市园林树种规划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2(2):18~20.
[9]莫计合,陈瑜.园林植物造景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02,9:86~88
[10]关文灵.昆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1,21(3):187~192
[11]李玉缓.云南木兰科植物的保护价值与开发前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3):5~7
*作者:程利霞(1982-),女,汉,湖北黄冈.200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花卉育种研究工作
推荐阅读:
优良乡土树种——虎皮楠
构树:具有较高发展价值的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乌桕
上海乡土树种——榉树 分页:[1] [2]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