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象的风景——当代德国园林 |
|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2-12-5] |
|
在景观设计的诸多领域里,抽象的形式不但不是一种约束和限制,而是自由的、多重的,每一种形式都与其他的形式形成充满张力的对比。一种形式的存在是不孤立的,要充分考虑同其他形式在空间、色彩、质感各方面的关系,甚至要进一步考虑同周边建筑的呼应关系。在柏林的波茨坦广场中,景观的形式是对建筑形式的微妙对应和补充。修剪整齐的草地、几何形状的水池、精致的小桥正好映衬了建筑形态的复杂和丰富,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对于抽象和秩序的倾向并不仅仅意味着几何形式的运用,在当代德国园林中,各种自然和有机的形式同样屡见不鲜,正是这些形式改变了由于抽象而产生的单调和重复的感觉。在埃尔富特市Johnnis广场步行区里,铺砌和种植设计都是几何形的、规则的、整齐的,不期而遇的自然置石则是粗糙的、不规则的、自然的,这种直接的、毫不妥协的碰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德国园林中,抽象的形式是与丰富的细节联系在一起的。德国建筑大师密斯曾经说过,在细部中可以发现神的存在,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在德国由来已久的对于细部的关注和重视。象手术一般精确的细部有着双重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准确的细节强调形体的纯粹性,另一方面丰富的细部使得单纯的形式更加意味深长。细部在德国园林中完全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美学,也成为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从大块面线条到园林小品,从水池到花草的种植,从座椅到栏杆、扶手,从铺地拼缝到花坛边缘,处处都体现了这种倾向。在柏林环境与科技中心庭院的设计中,几乎完全由不同的矩形构成,但是丝毫不觉沉闷,除了对构图比例的仔细推敲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丰富和精致的细部增加环境的表情。
德国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材料的重视,对于各种材料不拘一格的运用,增强了园林的表现力。座落在杜伊斯堡北部的园林公园就是这样的一个典范。公园原来是A.G.泰森钢铁厂所在地,1985年工厂关闭后,在1989年开始改变为城市公园,1994年正式开放。工业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材料被有机地结合到了公园的设计中,如生铁铸造区遗留下来的47块大型铁板用来作为铺地,架空铁路的铁轨支架用来作为人行道的骨架,巨大的混凝土墙用来作为登上俱乐部队训练场地。把工业的材料重新组织到简洁的形式里,产生了富有戏剧性的效果,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光芒四射。
在一些相对小型的园林中,对于材料的巧妙运用更是屡见不鲜。材料本身特点的充分发掘,大大增强了景观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慕尼黑机场Kempinski酒店的景观设计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嵌入地下的玻璃带,甚至光线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材料被运用在设计中。在Weibenstadt疗养地公园中,原有采石场的石料成为草地上独特的雕塑。
可以看到,当代的德国园林中蕴涵着一种洗净铅华的成熟,每一处景观,每一个片断,都使我们进入一种沉思。它是充满活力的,同时又是深沉的,两种似乎相反的特质互相补充,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抽象的风景也因此隐含着无尽的韵味,为我们展示了生活的本质。时间和历史也许是无法言说和不可描述的,但我们无疑会在与风景的交流中,部分体验到某种不朽,这种感觉将使我们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找到自己。
推荐阅读:
试谈发展城市经济园林
金银忍冬的育苗技术
刺槐育苗技术
水杉快速育苗技术 分页:[1]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