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园林建筑看红楼梦 |
|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0-8-11] |
|
两府总面积差不多在16公顷
有了这个概念。那大观园的面积也就大不到那里去了。
我推测也就5公顷左右。就比拙政园大那么一点点。
大家可能要说了,那么小的面积,怎么能安排下这么多的院落?这么多的景致?
我想这个问题还是要归结到我前文所说的南方私家园林的特色上。“步移景异,移步换景。”“在方寸之间见大丘壑”。
这个在整本书中都是有佐证的。
比如:十七回中,众人离开潇湘馆后,见一主山。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
转过不远,就是山怀里的稻香村。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墙,墙头上皆稻茎掩护。”
后叙述到蘅芜苑,又说是被山脉穿过。
“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可见几个园子相去不远,也有脂批可以做证:
己夹:诸钗所居之处,若稻香村、潇湘馆、怡红院、秋爽斋、蘅芜苑等,都相隔不远,究竟只在一隅。然处置得巧妙,使人见其千邱万壑,恍然不知所穷,所谓会心处不在乎远。大抵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全在人之穿插布置耳。
充分说明了,大观园其实并不是很大,妙就妙在其中的穿插布置。
这里只能感叹,老明公山子野,实在是深得江南私家园林造园手法的精髓。
套十七回中,众清客的一句话:
“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大家都知道,大观园是贾家为元妃省亲所建造,元妃又令宝玉及众姐妹入住,其中的房舍院落是贾政安排的。
但是我们大家也都很清楚,这些院落是曹公特意为每个人物安排的,我们不能想象,宝玉住到稻香村,黛玉移到秋爽斋该是什么一种光景。
所以说,这些院落和每个人物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下面我就几个重点的院落,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些院落里的建筑及园林景观与人物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关系?
首先来说宝钗的蘅芜苑。
不知道大家对蘅芜苑的景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对,开门所见的那块插天玲珑石及其上的种多不知名的香草。
先来说石,这种一开门就见到巨大山石的造景手法在园林里称做障景。
顾名思义就是形成一种屏障,将其后的景物隐藏起来。
大家如果到过一些有年代的建筑,那会发现,进门后会有一块照壁,就是那种半高的墙,有些是有绘画雕刻的。
照壁将院子里的景物完全遮挡住,是不愿意站在门外的人,能够看到院子里的全景。这其实也是障景的一种形式。
障景这种手法,在大观园里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大家如果记得的话,贾政刚入大观园的时候就见到迎门一带翠嶂挡在前面。
于是众人都道是好山。
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其实这句话将障景的作用做了很好的描述。
蘅芜苑的那块山石其实也同样是这个作用。
是不让大家能看清楚园子里的全景。
另外是山石上的这些不知名的香草。大家看到这些香草不知道联想到什么?
我第一个就想到的是屈原的《离骚》,因为那当中就有百多种这样现在已经不能辩识的香草。
屈原用这些香草象征自己高洁的品格。
这些香草也成了君子品格的一种象征。
门口的山石,石上的香草。
这两种景物归结到宝钗身上。我认为这是作者告诉我们,
外人是永远看不清宝钗的本质的。
表象的君子品格已经将她的本质完全的遮挡住了。我们永远不能知道宝钗的本性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接下来说,黛玉的潇湘馆。
大家对潇湘馆最深的影象是什么?
大家一定要说了,那毫无疑问肯定是竹子啦。
那千杆翠竹,那纤弱的黛玉。
那斑斑泪痕,那泪眼迷梦的颦儿。
诗画也不能表达的绝美景致。
但是我要说的是,在潇湘馆的竹子并不仅仅代表了,黛玉的纤弱和多泪,它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用竹子象征黛玉爱哭,主要是因为娥皇、女英的故事。
《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久悉为之斑,亦名湘妃竹”。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想过潇湘馆种的竹子真的是斑竹么?
据我观察应该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应该记得,探春管理事物的时候,就有一段是把园子里所有的东西发包了出去。
底下就有人说了:
“那一片竹子单交给我,一年工夫,明年又是一片。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还可交些钱粮。”
然后竹子交给了老叶妈,而后还有叶妈挖笋的情节。
推荐阅读:
小议《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红楼梦》与清代园林
《红楼梦》大观园图样分析与中国园林建筑特色(图)
林黛玉性格与潇湘馆室外环境的园林意境研究 分页:[1] [2] [3] [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