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其他 >> 正文
·土方工程 ·筑山工程 ·理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 ·其他
 

 

金华回溪公园的园林美学浅析(图)
 
来源:浙江园林 作者:何东华 丁熊秀 日期:[2010-1-5]

    回溪公园位于金华市中心区域,总面积为10600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约10000平方米。该工程由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设计,由金华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建设。它的建成充分展示了金华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景观,体现了金华的时代风貌,成为金华的景观形象窗口及城市中心的标志性综合绿带。

    一、独特的构思,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人们所见到的自然界的山水风雨、花草树木都可以赋予人的美感作用和心灵的映衬,如“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即是表达人所赋予自然物的情感。回溪公园的设计师和造园师在设计建设中突出人与自然的沟通和交流,以树木花草为主要造园手段,以生态园林为主要形象和创意目标,运用新型材料,发挥现代科技内涵,力图创造符合现代人游园活动需求及情趣的城市园林,扩大了人们的欣赏和审美对象。达到“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目的。

    回溪公园有北高南低的自然地形和自然水源,造园师将自然水引入公园,通过叠山理水、加工提炼,艺术地再现自然。采用“曲水潺溪”为主要形式,将自然水变成一条曲折多变、徘徊萦绕、流水淙淙的活水系,由北到南贯穿整个公园,并以水系为脉络进行景观组织和铺展,创造亲水景观,实现人与自然交流与沟通的和谐美。

    二、合理布局,假山曲水,“雅致纯洁”之美

    回溪公园南北长约1130米的狭长的结构形式,自然的被市区两条主要道路人民路和解放路 所横穿,形成北、中、南三大区段。随着景观的组织和展开,三大区段从北到南自然形成起始区段、高潮区段和尾声区段,各区段通过曲折的水系和蜿蜒的园路串连,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自然水源在起始区段,从人工砌筑的千层石假山中层层瀑落而下,形成“水之源”;在假山脚下的水池中,喷泉四起,形成“水之舞”;流连木围廊内,形成“水之庭”;水在庭内略加停留,便流入水溪,形成“水之溪”;水在卵石驳岸、卵石铺底的小溪中缓缓流淌,进入高潮区段,通过水景大道和水景广场形成自然水面,即“水之面”。在水系的流动线上,各类空间如小型铺装地、集体散广场,曲折多变的游园路线,有序地分布在水溪两旁。开敞与封闭、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使各类空间充满活跃的生机和愉悦的变化,既反映信息社会对空间流通和开放的要求,又保持了传统空间亲切宜人的尺度。亲切的空间序列,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交流空间。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人群的审美需求。在该区段有6000多平方米的水面,给人以“海纳江河,兼容并蓄”的人生哲理启迪。当水从水面底层悄悄地流入尾声区段时,突然间水从3米高的平台上一落而下,冲入水潭一去不回。以这种干净利落的手法结尾,给游人留下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拓宽了整个景观的实体内容所在。

    三、恰当的园林点景,极大地丰富了“意境”美

    园林点景是用实体景物对原的景观的不足之处作装饰点缀的处理手法。要按画园理论反复推敲之后才落笔,但又要不拘谨地自然点出,使原有景观增色生辉。回溪公园中,多次运用了点景,有的起欲扬先抑的作用,有的起到引导作用,有的起填充、强调景观画面的作用,有的则是有呼应、联络、过渡的作用,均能达到自然天成、不留斧凿之痕迹。如千层石假山作为序景,讲究施工,悬泉叠瀑,有以假乱真的效果;集散广场上的张拉膜,由于广场的空旷,需要一个高大的景点来填充和强调整个景观画面,张拉膜填补了集散广场的内容;在水系上点以不同风格的石桥,更突出了水的灵动及清澈;园中的曲径,既是功能的需求,也对景观起到了一定的过渡作用,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内容,使审美层次从一个平台跳跃到另一个更高的平台。

分页:[1] [2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于会莲
相关内容
· 边坡治理工程中植物配置方法初探(图)
· 别墅庭院的植物配置(图)
· 北方屋顶花园植物配置与种植土选择
· 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与绿化形式
· 试论中国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
· 屋顶花园的植物配置
· 浅析高尔球场中的植物功能及景观植物配置
· 福州市居住区植物配置浅析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