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造价工程师队伍建设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
|
来源:《建设监理》2001年第10期 作者:谢琳琳、杨宁 日期:[2010-1-12] |
|
5.注重精英人才的培养
造价工程师队伍中应有一批"领头羊"式的精英人才,从而能使整个队伍有"向前看"的目标榜样。如何造就精英人才?笔者认为有两种途径。一是对现有的造价工程师进行多方面严格考核,筛选出一部份出类拔萃的人"回炉锻?quot;,即到国内知名高校或国外进行强化培训,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再分派至各国各地工作。这部份人在整个队伍工作能力强,其薪水、待遇等各方面都将有别于其他人员。这将激励队伍中的其他人员努力完善自我,向他们看齐。这不失是培养精英的良策之一。另一个途径是在高校内招生培育。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权威部门、协会设置奖学金,鼓励今后有志于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在校学生选择互补性的双学位同修,例如一个是工程建设技术专业,另一个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或者强化工程造价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两个层次的高级才培养。这一批人走出校门,经过一定时间的工程实践以后,相信他们能够成为造价工程师队伍中的姣姣者,成为本行业队伍中的精英人才。
6.讲究造价工程师队伍中的"留人艺术"
一方面,我们要重视造价工程师队伍的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才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讲究留住人才的艺术,警惕我国加入WTO以后外企用种种手段掠夺我们的优秀人才。为此,我们应淘汰传统的等级式人才管理模式,克服以往的技术加管理的简单用人方式,创造一种"以人为本,共享共选"的宽松有人环境,避免在人才缺乏的同时有人不用,浪费人才。努力使整个队伍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在大力培养人才的同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这对整个工程造价管理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7.加快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为人才发挥才智创造良好氛围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也与造价工程师的队伍建设密切相关。规范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改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关键一步。
首先是将现行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改革为多层次、多元化和有机结合工程造价管理主体,设置宏观管理层(其性质是非盈利性的,属专门造价机构,其责权得明确,享有较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地位)和微观管理层(买方、中介方、卖方、其性质是盈利性的,是具有实施造价管理工作的单位或组织)两个层次。它的机构可以采用协会形式通过会员制来建立。会员单位的推荐、选拔可从目前的定额管理站、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大专院校中选择,会员应由理论水平高、工程管理经验丰富、业绩突出、个人素质高的人员来担任。
第二,改变目?政出多门,管理混乱"的局面,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职责分明,各司其责"管理体制。
第三,建立完善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法规、制度和标准。第四,开展造价信息系统的服务工作,为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决策、施工、竣工等阶段的有关综合服务。第五,建立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能够高效运作,从而也为我国的造价工程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一个科学、规范有效的良好运行环境。分页:[1] [2]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