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植物造景具体设计:设计在边坡上按4.0m×4.5m的株行距砌筑鱼鳞坑,进行植物造景,但因边坡的特殊性,施工时要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调整间距,做到随机布点、适地适树平台上可根据地形适当加密株行距。



鱼鳞坑尽量根据边坡的地形,选择在凹坑或平缓处,通过浆砌块石砌筑而成,坑体形状、大小随机而定,能做大鱼鳞坑的尽量做大坑,一般要求鱼鳞坑的净空间不小于0.5m×0.6m(深)。




通过色叶植物种植突出石岩山绚丽多彩的秋色景观。所以设计将银杏、枫香成片种植,混交乔木香樟、湿地松、木荷、乌桕、栾树形成上层结构;中下层随机种植四季桂、夹竹桃、刚竹、紫藤、野蔷薇(七姐妹)。
设计鱼鳞坑5200个,苗木用量及占坑比例银杏:枫香:香樟:湿地松:木荷:乌桕:栾树为2.0:2.0:1.0:1.5:1.0:1.0:1.5。共需枫香1040棵、银杏1040棵、香樟520棵.湿地松780棵、木荷520棵、乌桕520棵、栾树720棵。
在部分大鱼鳞坑内或边坡平缓、土层深厚处,补充种植下层灌木四季桂、夹竹桃、刚竹,苗木总量为:四季桂500棵、夹竹桃500棵、刚竹5400丛。陡崖上部或下部平缓处,可在适宜位置种植紫藤或野蔷薇,苗木用量为:紫藤150棵、蔷薇500棵。
四、效果预期
通过对该边坡区域的综合治理,使边坡安全稳定等级达到了建筑边坡11级标准,安全等级高,能较好地满足边坡下部土地的多种开发和利用,避免了因边坡设计安全等级低而带来的二次治理,同时.通过边坡生态环境景观治理.带来了相应的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和景观、环境效益。
(一)社会效益
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有效改善景区的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环境效益
通过治理和绿化景观设计,使原先裸露的山体视觉效果得到较好的改善,新增坡面绿化面积约9万平方米,因植被具有滞尘、吸污,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年滞尘量为5D0kg/亩、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1.5千克/平方米、持水功能增加50%),同时能起到较好的护土固坡、涵养水源作用,因而大大提高了该区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与湘湖山青水秀的大环境更为协调。
(三)经济效益
通过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使宕底的土地得到利用。
五、结论
边坡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涉及地质地貌学、景观生态学、植物学和园林学等学科,工程的最终目标是要恢复生态,最大限度地减轻废弃地水土流失、重构土壤、恢复植被.使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治理工程应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工程地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园林手法,将乔木、灌木以及地被植物与自然地形相结合,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基础上要打造出特殊立地环境下的园林景观,与整个大环境融为一体。
笔者注:目前该项BB列八2008年度国土资源部中央矿山生态环境治理I程,获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650万元,
参考文献 :
【1】单保爽,刘伟峰,郑立文等.采石废弃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4】:88-89
【2】陆志敏,吴鹏敏,汤社平等.废弃采石场绿化树种选择及其配套技术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6(5):
59—65
【3】陈盛彬,杜顺宝等.木渎景区金山采石宕口植被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8(4】:74-77
【4】徐卫东.抚顺市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12】:36138
【5]王云,江玉林.崔鹏,陈学平等.安楚高速公路禄丰段边坡生态防护技术【J】.水土保持研究.2006【1】:139—142
【6]刘凤荣.园艺植物在矿山复垦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3】:282-285
作者简介:
孔阳,男,1982年出生,浙江大学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现供职于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
许可,女,1982年出生,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现供职于上海嘉定区园林绿化管署。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