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管理 >> 施工管理 >> 正文
·概算预算 ·施工组织 ·施工管理 ·施工监理 ·竣工验收 ·养护管理
 

 

试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
 
来源:景观中国 作者:陆旭东、孟祥彬 日期:[2006-3-29]
 

    2.2 
中国传统园林表现自然方式的主要特征——“如何表现自然”

    园林中表现自然的方式有写实、写意之分,一般认为其之间是逐渐进化的关系。这一点可以借鉴书法艺术的发展,如中国文字由甲骨、大篆、小篆,到隶书、楷书、草书,就是由象形逐渐转向写意,由形似(甲骨、篆书)到神似(行书、草书)的过程。同样,中国园林艺术也是这样,随着其发展,表现自然的方式逐渐由写实转向写意自然,由简单再现自然转到表达心中的自然。

    2.2.1 
写实地摹仿自然

    到了汉代,人们已经逐渐开始从审美角度认识到自然山水,并在园林中摹仿自然山水。如汉初茂陵富商袁广汉的私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三辅黄图》卷4《苑圃》)东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大起第舍,“(冀)又广开园圃,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像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后汉书·梁统传》)可见,这时期的叠山手法以土筑或山石兼用摹仿真山,无论形态、体量都追求与真山相似,以山必求其宏大,峰必求其高峻,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写实地摹仿自然比摹拟神山仙境前进了一步,自然山水已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人们造园已经是为了“娱人”,而不再是出于“娱神”的目的。但山的尺度很大,要求园林的范围也大,这对于大多数官僚和商人是很难办到的。因此,这种自然主义的筑山方法定会逐渐被写意的筑山方法取代。

    2.2.2 
写实与写意结合地摹拟自然

    园林艺术与山水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南朝兴起的山水画,到盛唐已臻于成熟,以尺幅表现千里江山。从魏晋南北朝时,园林中就开始注入了写意的成分,开始写实与写意结合地摹拟自然。如张伦园中的景阳山,“其中重岩复岭,嵌害相属。深溪洞壑,通透连接。高树巨林,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石路,似奎而通;峥嵘涧道,盘纤复置”(《洛阳伽蓝记》);南朝戴颙“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宋书·戴颙传》)。可见,这时的园林以小尺度的假山再现山林野趣的形态,人们已经对自然山水有所概括、提炼,以带有写意的手法摹拟自然,这与汉代私园自然主义的摹仿相比,有了实质的变化。

    唐代城市中的私家园林更是注重小中见大,剪裁自然山水,再现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的峥嵘面目:“庭除有砒砺之材,础质之外,立而象之衡;堂下有备镭之坳,好溟之凹,破而象之江湖……一夫踢轮而三江逼户,十指攒石,而群山倚蹊”(李华《贺遂员外药园小山池记》);北宋开封城内的皇家园林,以成熟的叠山艺术,再现山岳的壮丽景色:“东南万里,天台雁荡凤凰庐阜之奇伟,二川三峡云梦之旷荡,四方之远且异,徒各擅其一美,未若此山并包罗列,又兼其绝色”(宋徽宗《艮岳记》)可见,到宋代时,园林中的山水提炼的程度已经很高,写意山水园基本形成。

    2.2.3 
写意地表达自然

    山水画经过唐宋的发展,更加成熟,更加强调画家心灵思想的表达。艺术无疑都是以表现人生,表现人之心灵世界,表现宇宙万象作为对象和目的的。元代大画家倪瓒曾说“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又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简,枝之斜与直哉”(《云林集》)。清代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山川也,予脱胎于山川也。”(《石涛画语录·山川章第八》)可见,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把绘画当作一种书法自己内心情感的手段。这时绘画中所表现的自然山水已经不是简单的摹仿或稍加提炼而写意地表现出了,而是画家心中经过理想化和个人感情化的山水。中国传统园林是立体的山水画,所以和山水画一样,也是古代文人用来表达哲学思想的一种方式。这时,造园不是简单的摹拟自然了,而是成为主人寄托自己哲学思想的一种载体,由“再现自然”上升到了“表达自然”高度了。

    当然“表达自然”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对自然山水的深入观察和理解基础上的,和自然融为一体,正如石涛所说的要“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石涛画语录·山川章第八》)

    2.3 
中国传统园林“自然”的评价标准——“什么样的园林是自然的”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说:“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评画如此,园林亦是,“自然”与否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品味高低的重要标准。中国传统园林“自然”的评价标准一般具有这样的主要特征:

    2.3.1 
山水即自然

    中国传统园林向来是对自然山水的摹仿或表现。在中国,山水美就是“自然美”,就是理想美。古代的诗词、绘画、园林艺术都很重视“山水美”,视其为“自然美”的象征,诗词、绘画都有很多专门表现山水美的作品,中国传统园林,更是以表现山水美为目的。当然园林无法从大尺度上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只能摹仿自然山水的某一局部或者抽象地表现出自然山水,“山水美”始终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永恒主题。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无不在表现山水美,皇家园林面积大,财力充足,则可以用真山真水表现山水的旷远、深邃、高峻之美;私家园林则通过小中见大的手法来象征地表现自然,“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2.3.2  
曲即自然

    中国传统艺术都追求曲,以曲为美,以曲为自然。在书法艺术中,草书和行书对婉曲的线条尤为偏爱,婉如游龙是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中国传统园林也是如此,能用曲线的就绝不用直线;中国传统园林从总体布局到单个造园要素,一块石头、一棵树等,都追求不对称。这是由于中国园林讲究“师法自然”,而“人从情感上来说,更倾向于变动的曲线,因为它更自然,符合人心理上的节奏。在未经过人们改造过的自然界是没有直线的,比如海洋的波涛,起伏的山峦,天上的浮云,摇动的花木,都没有平直的线条,没有生硬的对比。大自然都统一在各种曲线的和谐美的气氛之中。”

    2.3.3 
天然即自然

    庄子主张一切纯任自然,并得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点,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中国传统园林向来追求保持景观要素的天然形态。所以中西传统园林最大的区别除了总体布局的不规则式和规则对称式外,就是对造园要素的处理方式。西方传统园林把人的意志强加于造园要素(如植物、地形等),将其处理成各种几何形态,通过比例的协调表现出他们所谓的理想美;而中国传统园林则以展现造园要素的天然形态为美,没有太多的人工雕饰,追求“清如芙蓉出水,天然去雕饰”之美。 

    2.3.3.1、“自然”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永恒的主题,园林历来都是在表现自然的,不管是现实中的自然,还是人们理想中的自然。“自然”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对“自然”概念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园林中的自然观,我们有必要重新全面理解“自然”的概念。 

    2.3.3.2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以“自然”观主要表现为“山水即自然”,“曲即自然”,“天然即自然”。 

    2.3.3.3  
从秦汉到魏晋再到唐宋明清,中国园林一直都是在表现自然,追求自然美,追求和自然和谐相处。这和我们当前生态学的观点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悟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观”,这对正确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分页:[1] [2] [3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灯台树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