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管理 >> 施工管理 >> 正文
·概算预算 ·施工组织 ·施工管理 ·施工监理 ·竣工验收 ·养护管理
 

 

试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
 
来源:景观中国 作者:陆旭东、孟祥彬 日期:[2006-3-29]


    1.6 
西方人的一般认识

    在古希腊和中世纪,根据柏拉图的思想,“自然”(nature)一词指的是世界的本质而不是自然界的丰富多样的现实本身。后来,在西方“自然”(nature)逐渐演变为“自然事物的总和”的意义。所以现代欧洲语言的“自然”(nature)基本上包含两种含义:第一是指“自然物的集合”,第二是指“自然的本性”,即是一个principium,或说本源(souce)。但现代欧洲人总是忽略其原义,而更多地在“集合地意义上用于自然事物的总和或聚集。”

    2、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

    《说文》云:“观,谛视也。念,常思也。”观念是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自然观就是指人们对自然的观念,即“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的自然观也是相应发展变化的。中国传统园林包括了从殷周园林的起源形式“囿”、“台”等到明清时期的人工山水园,以及清后仍然按照古代传统造园思想、造园手法所营建的园林。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指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关于自然的理念和审美标准,即中国传统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造园的思想核心是人们的自然观念,不同的自然观念是形成不同造园体系的内在原因。”从“自然观”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园林,就是从深层次的一个角度来认识中国园林的本质。

    传统园林无论中西,无论强调师法自然,还是强调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文中把中国传统园林中对“自然”的艺术处理分为三个方面:①在园林中“表现什么样的自然”,②在园林中“如何表现自然”,③“什么样的园林是自然的”;不同时期人们的自然观、人生观、审美观以及社会条件的不同,在园林中表现“自然”的内容、表现方式以及“自然”的审美标准会有所不同。

    2.1 
中国传统园林中表现自然内容的主要特征——“表现什么样的自然”

    2.1.1 
神话中的自然

    园林的原始形式灵台、灵沼都是人们对自然山川、河流崇拜,从而摹仿的产物。如《山海经·大荒北经》曰:大荒之中“有系昆仑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三秦记》曰:“昆明池中有灵沼,名神池”。园林是人们用艺术手段对理想中宇宙的摹仿,秦汉时代帝王的理想境地就是神仙境地。秦始皇开创的“一池三山”模式,就是对蓬莱神话的象征摹仿。《秦记》云:“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骃《集解》引《括地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模式,这正是人们对神仙境地向往,而象征性建造的产物。

    2.1.2 
现实中的自然

    从汉代开始人们已经把现实中的山水作为园林中的摹仿对象,并追求“有若自然”。到了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动乱,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自然,纵情山水,从中寻求精神解脱,游览山水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自然山水毫无疑问地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已表现自然山水之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也相继出现。寄情山水成为标榜清高雅致的时髦行为,文人、名士竞相营建自然山水园林以自娱。上溯历史,古代园林造山是摹仿真山的,北齐的华林园是五岳四渎的仿造;唐安乐公主定昆池叠石是华山的仿造;唐李德裕平泉山庄叠石是巫山十二峰和洞庭九派的仿造;白居易履道里造园是严陵七滩的仿造。

    2.1.3 
理想化的自然

    现实中的自然往往是不能尽善尽美的,郭熙在《林泉高致》说:“山本有可行者,有可观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反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所以后来园林中摹仿的是经过人心灵提炼、加工过的自然山水之美,它也许不是现实中的哪座名山,但它却具备了所有山水美的特征,是符合“自然山水之道”的,是“可行、可观、可游、可居”的山水。

分页:[1] [2] [3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灯台树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