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分析
2.1干旱胁迫对臭椿幼苗生长的影响
2.1.1干旱胁迫对臭椿幼苗苗高和地径的影响
苗木的外在生长形态是内在生理活动结果的表现。在干旱胁迫下,苗木的水分状况受到了影响,必然会对苗木的外在生长指标产生影响(见图1和图2)。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臭椿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均有增长趋势,试验前后W1、W2、W3、W4苗高增量分别为1.10cm、3.35cm、1.42cm、8.35cm,地径增量分别为0.072cm、0.082cm、0.114cm、0.384cm。而W4处理的增加量是其它3个处理的几倍至十几倍。不同处理下臭椿幼苗苗高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不同胁迫程度下臭椿幼苗苗高之间的差异显著(见表1),不同处理和不同胁迫程度下臭椿幼苗地径之间的差异也显著(见表2)。从而可以看出干旱胁迫对臭椿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量有很大影响。
图1干旱胁迫下臭椿幼苗苗高的变化
表1干旱胁迫下臭椿幼苗苗高的方差分析结果
图2干旱胁迫下臭椿幼苗地径的变化
表2干旱胁迫下臭椿幼苗地径的方差分析结果
2.2干旱胁迫对臭椿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苗木生物量的大小综合反应了外界因子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以及林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试验开始到结束各个处理的生物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不同的干旱处理之间又存在着差异,生物量总的增加趋势表现为:W4>W3>W2>W1,(见表3)这也正说明了干旱胁迫对臭椿幼苗生物量的影响也是较明显的。
表3干旱胁迫下臭椿幼苗生物量的变化(g)
2.3干旱胁迫对臭椿幼苗水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2.3.1干旱胁迫对臭椿幼苗叶保水率的影响
采集来的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下会失去水分,定时测量其失水量就可以知道不同处理下不同时期植物叶片保水力的大小(见表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臭椿幼苗叶片失水速度加快,(自由水含量降低),叶片保水能力下降。在干旱胁迫下臭椿幼苗的失水率与干旱胁迫程度成反比,即失水率大小为W4>W3>W2>W1。这也说明植物在一定干旱胁迫条件下的保水能力大于正常条件下的植物,这也正是植物能抗一定的逆境环境的原因之一。
表4干旱胁迫下臭椿幼苗叶保水率的变化(%)
3.3.2干旱胁迫对臭椿幼苗含水率的影响
水是植物生长的先决条件,而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系,在干旱胁迫下,土壤中的可利用水会减少,使得植物根系吸水困难,因而造成苗木含水率降低。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加长,苗木叶片的含水率发生了变化(见图3)。由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各个处理中苗木的相对含水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水分饱和亏(RWD)增大。这也说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椿幼苗叶片失水增加,叶片出现萎焉,叶片萎焉程度与水分胁迫程度成正相关。
图3干旱胁迫下臭椿幼苗RWC和RWD的变化
2.3.3干旱胁迫对臭椿幼苗质膜透性的影响
生物膜是生物体细胞及细胞器与环境间的一个界面结构,既能接受和传递环境信息,又能对环境胁迫作出反应,同时生物膜在保护生物体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稳定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而干旱胁迫对质膜透性的影响表现为:干旱胁迫下臭椿幼苗叶片渗透液的电导率逐渐升高,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对细胞膜产生伤害,导致渗透物质外流,引起电导率的上升。而电导率越大,表明膜透性越大,即膜的受损程度越大[6]。从实验结果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片质膜透性增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W1、W2、W3的质膜透性是正常生长条件下W4的几倍。(见图4)不同处理和不同胁迫程度下臭椿幼苗质膜透性之间的差异显著(见表5)。
图4干旱胁迫下臭椿幼苗质膜透性的变化
表5干旱胁迫下臭椿幼苗质膜透性的方差分析结果
2.4干旱胁迫对臭椿幼苗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2.4.1干旱胁迫对臭椿幼苗POD酶活性的影响
POD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活性较高的一种酶,它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它的活性不断的发生变化,而它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植物在某一时期某种生长环境下体内代谢的变化。(见图7)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出:干旱胁迫程度越大,POD含量也越大,即POD酶的活性越强。POD含量也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不同处理和不同胁迫程度下臭椿幼苗POD酶的活性之间的差异显著(见表6)。而POD含量的数值大小与其活性大小正相关,也反应了臭椿幼苗耐旱能力的大小。
图5干旱胁迫下臭椿幼苗POD含量的变化
表6干旱胁迫下臭椿幼苗POD含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分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