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观水的生态处理技术 |
|
来源:美华景观水艺网 作者:admin 日期:[2015-4-27] |
|
MHWP-III景观水处理技术是在MHWP-Ⅱ技术基础上发展的水处理工艺,由于很多景观水体人为污染较严重,包括接引的水源水质较差、水域娱乐场所的污染、观赏鱼投加饵料的沉积等,长时间污染物聚积,可能在一年后出现水质恶化现象,水体透明度变差、颜色变暗、甚至有异味。这种情况下仅靠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难以完成自净。因而需要科学合理的对原由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加强。
本系统中增加了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等净水生物。
1.水生植物部分
1.1.水生植物的作用
于水体中适当布置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净化功能的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使水体不仅具有自然风貌的景观,而且增强人工水体的生物净化功能。
1.2.水生植物的布置原则
1.2.1.据湖区景观设计的要求,配置不同高度、不同形态的植物;
1.2.2.满足水体生态净化的要求;
1.2.3.植物种类应适合湿地,并注重种类的多样性。
1.3.水生植物的布置方案及布置数量
1.3.1.根据水面的大小不同布置植物种植槽,以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并留出娱乐行船的通道。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形成一幅幅优美的水面画卷;植物以防污抗污、具净化水质功能的水生植物为主,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湖底沉水植物以黑藻、苦草为主,水面浮水植物以睡莲、风眼莲、槐叶萍为主,岸边梃水植物以芦苇、香蒲、慈菇、唐昌蒲等为主,既有水景绿化的作用,也起到净化水质、保护鱼类生长环境的目的。
1.3.2.岸边植物的布置:岸边绿化带通过种植不同植物,如耐水的乔灌木、花卉、草地等,形成宁静优美的湖岸景观轮廓线,同时茂密的花丛和草坪对雨水起着一定的过滤作用。
1.3.3.岸边湿地水体可根据景观要求种植高、中、低不同高度的植物,如高层植物芦苇、中层香蒲、风车草、低层慈菇等。
1.3.4.在岸坡区、过水断面等处可种植挺水植物香蒲、芦苇(卡开芦)和湿生植物香根草和风车草等湿生植物在浅水温地,当下部淹没水中、或在陆地上全部暴露空气中均可生长,其根系发达且深。岸坡上这些植物可形成环湖的净化带,对地表径流流入湖中的水起过滤作用,阻拦、吸收、转化可能进入水体的有机质及营养盐,有利水体自净,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1.3.5.风车草株形特殊,似翠竹,叶状苞片似风车又似伞,是一种观赏植物,沿岸带种植美化,绿化,改善景观。
1.3.6.湖底种植沉水植物(如苦草、眼子菜等)和浮叶植物(如莲花等),防止底泥的再悬浮而影响水体的透明度,保持湖水清澈。用以吸收、转化沉积的底泥及湖水中有机质和营养盐,降低水中营养盐浓度,抑制浮游藻类的生产。
1.3.7.水面上布置漂浮植物(如风眼莲)或漂浮载体(水生生物浮岛),并以水培法在载体内种植陆生此卉(如美人蕉)或蕹菜、芹菜等陆生蔬菜。减少入湖水体的光通量,抑制浮游藻类的生产,增加水的透明度。
2.水生动物部分
2.1水生动物的作用
水体中放置适当的水生动物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中富余营养物质,如蚌类可以将水中悬浮的藻类及有机碎屑滤食,提高湖水的透明度。螺蛳主要摄食固着藻类,同时分泌促絮凝物质,使湖水中悬浮物质絮凝,促使水变清。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绿藻类物质使水体的透明度增加。因为人工湖水域面积大,会成为许多有害昆虫如蚊、蝇的滋生场所,在水中投放鲫鱼,它可摄食蚊子的幼虫及其他昆虫的幼虫,避免了水域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鲫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并且能耐低氧耐寒。
2.2水生动物的选择原则
&nb分页:[1] [2]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