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观设计学与人居环境中人的动物性 |
|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3-4-27] |
|
许多现代病——高血压和神经官能症——仅仅是一种生理证据,它表明了我们对环境的反抗与迷惑,揭示了理想环境和规划师们所创造的人为环境之间与日俱增的鸿沟。
我们每时每刻适应着环境,这种情况支配着生命。正如培养皿中的细菌培养,必须有最适合其生长的培养基.盆栽的天竺葵经过适当修剪并控制生长条件以使其茂盛。同样——作为复杂的高敏感度的人类——必须有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使我们正常发展。令人困惑的是这一牛态网络的性质很少有人研究。关于稀有兰花品种最宜生长条件已有大量资料,也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养殖和培育几内亚猪、白鼠、金鱼和长尾小鹦鹉的指导手册,但有关最适于人类文化的自然环境特性却少有人涉足。
自然学家告诉我们如果一只狐狸或兔子被诱入陷阱,养在笼中,动物清澈的眼睛会很快变混浊,皮毛将失去光泽,精神也会衰弱。这是由于它与人类共处时间太长,与自然离得太远。
由于我们首先是动物,是生活在草地、森林,海洋和平原中的生物,我们天生喜欢吸入新鲜的空气,脚踩着干爽的路面,沐浴阳光的温暖。
我们天生喜欢泥上的芳香,绿叶的清新,天空的蔚蓝和宽阔。内心深处,我们渴望这一切,它时而强烈时而沉寂,但从未消失。
许多贤人提出,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最快乐的人是与自然最亲近、最和谐的人。继而可以推理:为什么不能重新将人类置于森林?让他们拥有充足的水、土地和天空。但原始森林——保存下来的、人迹罕至的,或者人工模拟的——是我们的理想环境吗?当然不是。因为人类的历史是一个通过不断斗争改善自然条件的历史。经年累月、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保持了更加持续多样的食物,扩展了对自然要素的控制以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么,还有什么环境可供我们选择?设计一个完全人造的环境,在其中我们可以摆脱命运,更好地发挥潜能愉快地工作,这可能吗?前景似乎极其渺茫。对规划方面最成功案例的深入分析会揭示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实现的最伟大的进步不是力图彻底征服自然,不是忽视自然条件,也不是盲目地以建筑物替代自然特征、地形和植被,而是用心寻找一种和谐统一的融合。为达到这种和谐统一,可以借助于调整场地和构筑物形式使之与自然相适应,可以借助于将山丘、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引入规划场地,可以借助于在山川间、沿溪流和河谷慎重地布置构筑物,使之融入景观之中。
就渴望秩序和美来说,在动物中人类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其他动物是否也能欣赏景色,冥思一棵老橡树的华美或乐于追逐海岸线的波动?
我们本能地追寻和谐,痛恨杂乱、冲突,丑陋和非逻辑。当城市仍旧向窄街陋巷而不是向开放的田园方向发展,我们能满意吗?当高速公路使我们的社区支离破碎,当货运卡车隆隆地驶过我们的教堂和家门前时,我们能满意吗?当我们的孩子在上学的路上必须一次次横穿危机四伏的马路时,当车流不得不早晚两次从阻塞嗜杂的高楼峡谷中挤进挤出城市时,我们能满意吗?按理说,这些城市峡谷本应成为绿树成荫,车流通畅的绿荫道路、直通宽敞的聚居区和开阔的乡野。
现实中必须面对这一令人烦恼的事实:城市,郊区和乡村的方案大部分没有经过构思,社区和公路、地形、气候、自然,生态基础之间缺乏合理的联系,城市的发展从来就是而且继续保持不合理,危机四伏。我们不满,我们苦恼、我们受到挫折。问题就出在规划过程。
可以从观察中得知,优秀的规划不是就事论事,就地论地。优秀的规划凭借得到灵感和激发灵感的视角去审视每一工程,将每一问题作为整体和能自圆其说的规划理念的一部分来考虑。简而言之,所有自然规划的中心思想是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机勃勃的环境——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祥和、富有成果的生活方式。显然,如果我们是环境的产物和继承者,就必须重视环境的特性。理想化的环境中,压力和阻力基本消失,人类可以实现自己的潜能。正如当年北京占都的规划师设想的,人们可以在“天人合一”的环境中生活发展。这样的环境绝不可能完全产生,一旦产生,也不会保持静态。由其本质来看,它应是动态的、发展的、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它永远不可能成功,但这种创造理想化环境所做的努力,必须体现在所有景观设计以及主要问题,学科和目标之中。
按道理,所有的规划都必须适合我们的生理尺度的衡量。必须满足我们的感觉——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检验,还须考虑我们的习惯、反应和冲动。然而仅满足动物生理本能是不够的,还需要满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更广泛的需要。
作为一个规划师,我们不只是处理区域、空间和材料,不仪针对本能和感觉,还有理念和意识。我们的设计必须有吸引力,必须实现人类的希冀与渴望。饱含感情的规划,可以使人虔.戚膜拜得五体投地。可以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甚至使人们的灵魂提升达到一个理想境界。适应是不够的,好的设计还应带来乐趣和灵感。
亚里士多德在讲授说服的艺术和技巧时认为,一个演说家要吸引人必须首先了解和理解那个人。他详细论述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男人和女人的特点,并提出应考虑和针对的不光是每一个人,还应针对每一个人的特征。规划师也必须懂得这一点。从古至今,规划师都试图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这不仅反映而且生动塑造了人类的思想和文明。
本文引自《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推荐阅读:
浅谈水景喷泉的设计及用材
假槟榔的繁殖技术
八仙花矮化栽培技术
浅谈屋顶绿化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分页:[1]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