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生植物园的建设与施工 |
|
来源:互联网 作者:沈士华 董铸梁 任全进 日期:[2012-4-25] |
|
展示生态功能
展示不同湿生植物或组合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效果。每个池内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不同基质、植物与微生物、植物与食藻虫等不同类型的组合方式,可让学生及市民参与测试污水中COD、BOD、N、P等重金属元素的变化情况,让人们了解自然界的净化功能。
人工湿地的营建,构造表流式、潜流式,垂直流等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了解人工湿地的功能、施工工艺、投资等,并使市民及学生能测定污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前后的污染程度数据。
生态护坡与硬质驳岸对生态功效正负两面的展示。生态护坡即将河岸改造成斜坡栽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根系固定坡岸的措施,该方法有良好的抗波浪侵蚀、净化水质、景观、生物多样性、亲水性等多种功能。而硬质驳岸偏重于安全性考虑,使水陆交错带这一最具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区域遭到破坏,并违背人的亲水性的本意,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移动湿地(水上芦苇人家)可结合水上花镜和宽阔的水面,用毛竹、芦苇、芦竹等材料构建大型浮床,使植物、鱼、鸟、青蛙在此栖息形成完整生物链。可在浮床上留有步道、平台使人在浮体上休闲活动,进而打造水上芦苇人家。
跌水、叠石、曝气机、生物基等多种生态科技的展示,展现自然界自我生态修复的魅力。
施工原则
各功能区域自然过渡。各功能区不能截然分开,而应相互穿插,如水上森林、浮叶植物等各专类园可通过水下长廊、木栈道、园路相连接,并在水位深浅不一的区域、潮湿地带根据植物习性安排各类专类园。
总体要求水位较浅且有坡度的变化,市民参与的活动区域和适宜植物生长的区域总体要求水深不超过1.5米,乔木类种苗使用容器苗栽植,并已在水中驯化过。沉水植物要求在水质较好,透明度较大的水体中生长,在施工中应将淤泥清除,坡度以缓坡为宜,沉水植物基质应选用粗砂或鹅卵石。
水下长廊的施工要防止渗漏、防水压,施工中必须对水体的深度进行控制,防止水位过深影响游人的安全和植物生长。
在设计中,船、木栈道和园路这3条线路应功能清晰、相互协调,并有景点指示。
除蕨类植物外,其他湿生植物均为喜光性植物,特别是荷花为强阳光性植物,应栽植于水面宽阔处。对于荷花、香蒲等长势强健的品种应隔离,以防止品种混杂。
对于餐饮、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在此不专门赘述。
各地在建设湿地植物园、湿地公园时应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体现当地湿地公园亮点的同时还应根据湿地公园面积大小、功能定位等,对以上设计进行取舍。
(作者单位系杭州嘉泰园艺有限公司)
推荐阅读:
观果植物的用途有哪些
夜来香的栽培技术
提高夏季香樟移植成活率
玉韵竹在园林绿化中的设计
分页:[1]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