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后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解析 |
|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2-12-26] |
|
为了实施这一方案,本里奇教授邀请契美克(Grzimek)和奥托教授(OTTO)加入其设计小组,分别主持奥运公园和帐篷屋顶的设计。契美克教授在接手该工程之初首先思考的是奥运公园的主要功能。“奥林匹克公园不应仅局限为奥运会本身,而更应考虑奥运会以后的功能,它应成为本地居民乐于涉足休闲的城市景观公园”。契美克在设计中,不仅注重营造奥运会举办期间短时间热烈欢快的气氛,更要考虑奥运会以后公园的功能定位。
契美克把奥运公园理解为“可利用的公园”或“可利用的景观”,它应该是具有多功能的城市公园。一方面作为城市的“绿肺”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应成为城市居民乐于前往的休闲场所,用于缓冲或解除现代工业社会给人们在心理或体力上造成的压力,从而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在生态环境方面,契美克充分运用现状条件,例如,对高60余米寸草不生的废墟山,进行重点生态改造。同时,在竖向设计上创造出富于变化的奥运山景观;利用原有城市运河的水资源,在下游筑坝贮水,在奥运场馆与奥运山之间开挖出8公顷的人工湖,这样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地区环境恶劣的状况,并在视觉上创造出湖光山色浑为一体的“自然景观”。
在种植设计中,由于中环路以北的奥运村、新闻中心等服务区域,布局以规则式为主,契美克在种植设计中选择慕尼黑市常见的椴树作为基调树种,或成排,或成网状种植,其下多为7.5×7.5米硬质铺装,尤其在每个主要的出入口都种植椴树作为方向指示树种,而在中环路以南的奥运公园,种植方式则以自然群落为主,奥运山上种植了3000多株树木和大片的草地,并选择低矮针叶树和矮灌木丛为主;从视觉上使山体显得高大。人工湖沿岸多种植银叶杨,以体现地方特色。银叶杨是慕尼黑地区河岸常见的乡土树种。大型停车场能容6500多辆车,停车场上条状种植大型乔木欧叶栎和槭树,外型恰似优美的钢琴键盘,令人叫绝。
为了丰富休闲功能,契美克还创造不同的空间组合,或开放,半封闭,全封闭,满足不同的年龄层次的需求。人工湖游泳馆侧,建有露天剧场;奥运山有观景台、人工湖,或可泛舟或可溜冰,大片的草地给人们提供了户外活动空间,并设有烧烤设施等等。
慕尼黑奥运公园建成至今已经历了30余载,由于其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活动空间多样,吸引了无数市民来此休闲度假。
目前,我国在绿色奥运行动中,应该多方面吸取各国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教训及经验,在比赛线路和场馆选址上,不仅要符合城市规划的体育和文化设施用地范围,还要避开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规划奥林匹克公园内文化遗产,在奥林匹克公园建设时应予以保留并妥善保护,公园建成后使文物周围环境大大改善。在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满足比赛期间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比赛结束后,这些场馆还要为当地居民服务,设计不应该只是以“龙、荷花”等外在的形式来体现主题,而是要从内因素即内涵上,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为人服务。例如,在缺水的地区,就不应该设计大面积水景,不仅建设费用高昂,日常的维护费也难以承担。30年前德国人已经为我们在绿色奥运设计上作了诠释,如今我们刚刚进入绿色时代,随着国力增强,各种大型比赛及博览项目接踵而至,我们能给世人带来更新的绿色理念吗?
推荐阅读:
红千层繁殖技术
红豆杉苗木的营林技术
浅论城市屋顶花园绿化
华东地区的乡土色叶树种 分页:[1]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