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理水工程 >> 正文
·土方工程 ·筑山工程 ·理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 ·其他
 

 

城市湿地公园中的人类游憩行为模式初探
 
来源:中国园林建设网 作者:栾春凤 林晓 日期:[2013-1-28]
 

    二、交织模式

    城市湿地公园不仅是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还是人们游憩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点状或线状的交织行为模式,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将人类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其行为活动和强度控制在湿地答应的承载力之内,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散点式的人与自然对话

    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合理的轻度人为干扰可以保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因此,合理利用人为干扰,维护湿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是湿地治理的关键。[3]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建立合理的游憩空间,对于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本能地偏爱凭靠小空间去观察更大的空间,所以在湿地公园的某些区域,可以利用此特点,构建分散的小空间,如隐蔽的停留点、休息平台等,合理展示湿地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将人流分散,使其活动点缀于大环境中,化解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将人们的游憩行为对公园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而且分散的小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稳定的心理空间,人们可以驻足、小憩或交流、观测、沉思、感受等,进行人与自然的对话,也可以近距离地去了解、鉴赏和享用湿地的价值,这也是对湿地资源的一种利用。例如伦敦湿地公园为强调湿地和人类之间的紧密关系,鼓励游客的积极参与。通过浸手于池塘,喂食飞鸟和参与园艺等活动,让前来的游客在积极参与中领会湿地的基本价值和多样性。

    流动的线式体验

    人对环境的感受并非是各个视线片断的简单叠加,而是在空间、时间多维交叉状态下的某种方式的连续展现。在湿地公园中一些不宜停留和汇集的区域,必要的线状空间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方向上的指引和导向,是功能场所的联系纽带。在这里,人的活动是一个连续的序列,对环境的感知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运动轻易给人流动和延续的感觉,引导着游客向不同方向流动,减少大量人流的停滞对环境形成的干扰。人们在运动中完成感知自然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与环境不再是孤立、被动的,而是在多种感官的带动下形成的多元互动的复合关系,构成了人对湿地空间的认知构架及层次。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可以通过湿地公园游览路线的组织,多种交通方式如游船、步道、栈道等的介入,构建流动的线式空间,使人们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清纯与美妙。例如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湿地植物观赏区就是由长长的亲水栈道在塘边环绕,一路走去,幽幽的荷香伴着阵阵水波的清爽,让人乐而忘返。

    三、融合模式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和公园的复合体,除了多种自然功能之外,还具有历史、文化、旅游等社会功能。以当今公园规划设计理念而言,设计师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从人的尺度、需要、情感、知觉等出发,满足人类生存、大众行为、游憩娱乐及心理需求,强化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空间的融合。

    作为人类亲水天性在现代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城市湿地公园不仅具有湿地的生物、土壤和水文等特征,同时又是人类以一定的审美眼光通过人工干预促使其发挥其观赏、娱乐效果。因此,为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教育等需求,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应当将各种发展需求统筹考虑,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综合安排、协调发展,为人们提供交往、聚会、休憩、游玩、演出等多样活动集合的游憩场所。在这些区域,人类游憩行为集中,活动基本不受限制,重点体现动感欢乐气氛。例如可以将湿地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划为游憩活动区,安排适度的游憩设施,开展以湿地为主体的休闲、游憩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人与湿地这两种元素不再是孤立、被动的,而是多元互动的复合关系。人与湿地更加亲近,人们可以触摸湿地动植物,可以戏水泛舟,充分感受湿地环境和生物特有的生态优势,加强了人与湿地的联系。

    四、结语

    人类是环境中的一部分,二者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渐熟悉到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存是整个人类延续的必然。城市湿地公园作为生态、功能和艺术的统一体,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其关键问题就是在对人类与湿地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大程度的理解基础上构筑人与湿地资源的良好关系。

    对人类的游憩行为模式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在规划建设中既要满足人类的需求,又要保护湿地自然栖息地,将生态保护、休闲游憩和环境教育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王凌,罗述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J].中国园林,2004:39-4

    [2]骆林川,董国政.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潜在生态经济效益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自然科学版,2006:84-88.

    [3]潮洛蒙,俞孔坚.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J].规划师,2003:75-7 

  

分页:[1] [2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百合花
相关内容
· 浅谈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 “风水说”与乡土景观模式
· 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建设
· 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的控制
· 工程项目管理的七种模式
· 公园绿地建设的绿色模式
· 农村住宅绿化常见模式
· 造价定额模式与清单模式的鉴别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