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桉树组培技术 |
|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2-11-28] |
|
4芽的诱导
将含有腋芽的茎段接种在1/2MS+0.5mg/LBA+1mg/LIBA的培养基上,在26下进行诱导培养,经20~30天培养,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5%以上,愈伤组织多发生在切口处、呈颗粒状、紧密、也可发生在非切口处、呈瘤状、疏松。
5芽的增殖
将愈伤组织转移到MS+0.5mg/LBA+0.25mg/LIBA的培养基上,在此条件下两种愈伤组织都可形成芽,但瘤状愈伤组织多产生丛生型芽,不能抽茎和展叶颗粒状愈伤组织形成单生型芽、芽多而密集、能抽茎和展叶。
6生根苗的诱导
当苗高2~3cm时,即可进行生根的诱导,一般一个500ml的三角瓶有400~600
个芽条,能够做生根的有效芽为30~60条,切取健壮的芽条转移到White+0.2~1mg/LIBA+40mg/L,腺嘌呤+2%蔗糖或White+0.5mg/LIBA+4%蔗糖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室内散射光照条件,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下,1~2周即开始发根,然后利用较强的自然散射光照光照强度为3000~5000lx进行培养10天左右,即可在苗的基部产生根而形成完整植株,一般发根率可达80%以上。
2胚状体的诱导和生长
第一取无菌种子或无菌发芽后的苗段接种在B5H或改良H成分为NH4NO348.8mg/LKNO341.6mg/L其余的与B5的成分相同,加0.8~1.0mg/LKIN+2mg/L~4mg/L2.4-D+4%~5%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上,放在28气温环境和12小时光照下培养3~4天可产生愈伤组织,经20余天迅速增殖成红里带白色的愈伤组织。
第二把上述愈伤组织及时移到H或改良H+0.2~1.0mg/LBA+0.5mg/LNAA+3%~5%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上,在光和28下培养,这时愈伤组织增殖速度减慢培养1~2周,逐渐呈粉红色、表面光滑、结构致密、生机勃勃、再经3~6周培养愈伤组织表面更光滑,呈紫红色颗粒状,它就是胚性细胞团,从中可分化出许多胚状体。
第三把这些细胞团接种在H或改良H+0.2mg/LBA+0.5mg/LNAA+3%~5%蔗糖的培养基上,培养约10~30天可长出大量绿苗、但发根少、因此把它移入H或改良H+0.5mg/L~1.0mg/LIBA+3%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上在28和光下培养6~8天,便会长成根系发达的完整苗木。
第四桉树胚性细胞团可以较长期继代培养而不丧失分化能力但愈伤组织继代三次就会丧失分化能力继代用的培养基仍为前述的分化培养基继代时的胚性细胞团的大小,以0.1~0.2cm3为宜继代周期为15~30天以20天左右最佳。
3组培幼苗的移植
桉树组培苗经过诱导生根成苗其木质化程度还非常低瓶苗从无菌,光照、温度恒定、湿度饱和的人工控制培养条件下转入有菌、光、温、湿不易控制的外界环境时,这个过程使幼苗自身叶片的光合能力和根的主动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叶片表面的保护层也逐渐形成,这时幼苗才算完成了从异养到自养的转变过程,因此,组培幼苗的移植必须按一定程序逐步进行。瓶苗发根率达80%以上时可移到室外在自然光下再培养6~10天,当小苗充分木质化,叶片舒展、叶色浓绿、茎轴、根系伸长时即可移栽出瓶外,育苗容器与
基质配比与扦插苗培育相同,移栽前用0.15%~0.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基质消毒,倒出培养基,小心洗去残留在根上的培养基,并截去过长的根,保留2cm左右用0.1%的杀菌剂进行小苗消毒处理,根部再经IBA生根激素溶液处理后移入育苗基质中,置于育苗架上在70%遮光度的荫棚内培育25~30天移植初期要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等小苗高3cm生长稳定后即可进行露天炼苗当小苗长至15~20cm时可以出圃造林或用作扦插母株。
同时在移栽过程中幼苗抗逆性差极易感霉菌死亡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温室或覆盖塑料薄膜的苗床上培育移植苗时,要注意温室或苗床的通透性,每周用0.1%的多菌灵等杀菌剂喷一次消毒灭菌。
推荐阅读:
水环境生态修复国内外研究进展
坑外搅拌桩加固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
花木种植提高湿度的几种方法
红松顶芽劈接法嫁接技术 分页:[1]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