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景观水体水质调研及分析环境保护 |
|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1-4-12] |
|
(2)大部分人造水景观的水边采用了硬质护岸,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除鼎帮郦池花园、二涟泾、水绘园全部为自然、生态型护岸之外,其余水景观的主要水边均建造了硬质结构工程,有石块的,也有钢筋混凝土的。硬质护岸的存在,从景观角度上讲,与周围的树林、草坪等自然风光极不协调,起不到城市乡村化的作用;从生态和治水的角度上看,人为地割断了水、陆生物的联系,水边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没法形成,水中的生物链建立不起来,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大削弱,容易形成一汪真正的“死水”,逼迫人们走上代价高昂的物理、化学和生化的治水之路。硬质护岸对水体自净能力的影响,在此次监测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略见一斑,市中心区新建设的大型绿地/4值排序依次为延中绿地、世纪公园、大宁绿地、黄兴绿地、太平桥绿地。从中看出,硬质护岸越少的水域,水体就越好,反之,水体就越差。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列排名最后的太平桥绿地,由于四周全部都是硬质护岸,水体的自净能力几乎丧失,虽然本底质和补给水均为洁净的自来水,但目前水质已经变成劣于V类,属开始污染范围。
(3)绿地的雨水收集、排放系统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调查中,许多管理人员都反映,水景观中的水体,一下雨就发浑而遭到污染。通过实地踏勘发现,不论在住宅小区还是大型绿地,为利用雨水资源,建设的时候都做了完整的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雨水通过若干个口子流到水景观的水体中,其效果适得其反。据上海市排水部门多年来的监测,前20分钟的初期雨水,其污染物的浓度相当于城市生活污水。
(4)水中生物的多样性远远不够。虽然在水景观水体中人们也种植和放养了一些植物和动物,但是,用水生态的平衡、生物链的连接、水体自净能力的提高等要求来衡量,水景观水体中的生物普遍太少,多样性远远不够。调查中对水景观水体的总体印象是,偌大的水面上和长长的岸边,挺水植物屈指可数,浮水植物寥寥无几,沉水植物(水草)很难看到;而水中鱼类和软体动物个体小、数量少、品种稀,不成气候。由于水中植物和动物多样性没有很好形成,水面缺少生气,很难形成感官上赏心悦目的享受;而更让人担心的是,水体应有的自净能力也因为没有生物链而大大减弱,水质在逐渐恶化。按理说水景观水体的本底质都是洁净的自来水,水体中已经没有了点污染源,水质应该是好的,但是,从监测数据中看到,这些水景观的水体,除少数外,大多数氨氮、总氮、总磷等有机物含量指标都很高,很多在V类和劣于V类以上,这足以说明水体的自净能力太差。
也有个别特例,在公园的湖泊中放养了大量的家养鱼,像精养塘那样喂草、喂食,导致水色浓重、水质恶化,同样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四、几点改进的建议
(1)整治和完善老的水景观水系。当前,一是要进行疏浚,清除多年来沉积的底污染源,并尽可能将污泥在附近堆成地形;二是结合疏浚,利用底泥改造地形和改建硬质护岸为坡地草坪或人工湿地;三是创造生物多样性的生长环境;四是有条件的要进行水体的置换。
(2)改造绿地和小区内的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要充分利用草坪、灌木丛、树林过滤和吸收有机物质的作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改造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废除一些不必要的管道、阴沟,尽量借用地形、地物,让雨水顺坡漫过灌木丛、树林、草坪进入水体。难以改造的区域,如有条件,要在排放口建造初期雨水收集池,尽可能不要将初期雨水直接排进水体。
(3)改建和完善自然、生态型水边。目前大部分的水景观水体都是硬质护岸,推倒重来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根据国外的经验,可以在硬质护岸的底脚上,堆起一面斜坡,种上品种多样的水生植物,也可以放上一些鹅卵石,创造一个水边生物多样性的生长环境。为了不减少水体的总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槽蓄量,堆斜坡的泥土,应该从水体的底部取上来,也就是挖深河(湖)底。
(4)努力形成水中生物的多样性。水中生物的多样性与水体自净能力的提高,水质的稳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目前人造水景观水体的不够理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水体中缺少生物多样性,生态尚不能平衡,水体的自净能力乏生物链的支撑。形成水中生物的多样性,一是要在规划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方法在水中种植品种多样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并注意培植冬天生长的植物,在水面积大的区域可搭建一些浮床和底床,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多种水中植物群落;二是要尽可能多地放养一些本地的野生鱼类和螺蛳、河蚌、黄蚬之类的软体动物,要在基本封闭的水环境中形成一定的动物种群;三是要挖掘品种的潜力,既要利用本地的品种,也要科学地引进外地的品种,不但要注重净化水体的作用,还要讲究美观、美化的效果。
(5)推动湿地的利用和建设。湿地可以用来实现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成为人造水景观中净化水体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条件的水域可以在水边、岸边、水中开发、建设和保留一些湿地,以充分发挥湿地中土壤和生物对污染物与水体的降解和净化作用。已经有湿地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湿地水体与大水体的沟通和流动,湿地净化水体的优势,只有在沟通和流动的水体中才能发挥充分的作用。
(6)加大利用地下水的力度。上海浅层地下水丰沛,年平均有7.42亿m3之多,平时与地表水交换频繁,是补充地表水的重要来源。松江水绘园和静安延中绿地水系中挖井利用浅层地下水的做法,简单、实用,可以在今后建设、整治和改造时运用。但是,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考虑地下水位的高低,一般要求大部分时间地下水位略高于水体的常水位;二是水井挖好以后要加上网盖,防止发生事故。
(7)积极做好与大水体沟通的准备。随着水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强,至2005年底,上海全市截污治污率将达到70%以上,主要骨干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生态逐步得到恢复,大水体的质量将有大幅度的提高。从长远看,人造水景观水系要尽可能与周围大水体沟通,有条件的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沟通准备工作;暂时没有条件的要争取主动,积极做好沟通的规划。融人大循环是水体净化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8)加强人造水景观水体的管理。调查中看出,有关部门对水景观水体的管理是非常认真的,管理的效果也得到了体现。但是,水景观水体由于相对封闭,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需要人们细致地呵护、关怀。要长期维持较好的水体,一要做好水面的保洁工作;二要加强水边和水中植物的管理;三要加强水中生物和水体质量的观察,及时防治生物的病虫害,掌握生物和水体变化的规律;四要巧妙地利用相关设施,在水质恶化的时候,及时采用物理、化学、生化和置换水体等综合治理措施。
推荐阅读:
以旌湖为例说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的文化再生(图)
打造节约型水景景观工程方法探讨
造园手法之理水手法
玄武湖水体景观分析
分页:[1]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