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程养护 >> 正文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  
  

 

记忆的边缘:圆明园遗址保护的创作过程
 
来源:《中国园林》2003(08):18-20 作者:吴文 日期:[2006-3-9]


    正是圆明园坎坷的经历,促使我们希望将它所经历的完整的历史过程,通过规划设计展现给世人,从而完成对虚体——“记忆”的重塑。因此,我们设想了一条游览路线,顺着这条路线游览,也就跟随着我们的设计思路,经历了圆明园康熙年间的初建,雍正年间的初具规模,乾隆年间达到的鼎盛;随后又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摧毁,民国时期圆明园遗留文物的大量流失,解放后由于用地性质的改变而造成的再次破坏,直至198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过程,以及圆明园目前的状态和未来的发展。同时,试图通过我们对关键点的景观设计,来突出其中最重要的历史时间和事件。然而选线的过程是困难的,既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现状,又必须符合历史进程的兴衰变化,而这两者之间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冲突。

    当我们兴奋地拿着我们勉强勾勒出来的初稿去找朱育帆老师时,朱老师的话让我们充分意识到我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选择圆明园这样的历史遗迹作为基地,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尊重历史、尊重现状。规划设计过程中,每走一步都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而将如此主观的设计思路,强加在这样一处历史的遗址之上,其本身是否就已经造成了一种破坏呢?从某个片面的角度来看,记忆或许通过这条游线,像放映电影一样重新回到人们眼前,然而这样做的代价,是牺牲了多少历史的真实性呢?同时,游览过程中所展现的种种历史片断,又是经过主观筛选、人为营造的,记忆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又何从体现呢?同时仅以“记忆的边缘”来定义主题,虽然新颖、颇具说服力,但切题不够实在,需要有更充分的实体的“边缘”效应来落实。

    既然任何主观的设计理念,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圆明园造成破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思考,如何下手呢?圆明园这一原本让我们颇为得意的选址,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使我们左右为难。

    4 最终的设计理念

    当我们陷入迷茫、不知所措时,朱老师建议我们用一种最为平实的手法来寻找记忆。这对我们起初雄心勃勃的试图创新的想法多少是种打击。但圆明园的魅力,让我们无法抗拒。我们决定冷静下来,再从头开始思索。一系列相当现实的问题逐渐出现在我们眼前: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圆明园,她的未来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应该如何有效地使记忆的两个方面,能够和谐统一在一起,但同时又有所侧重,从而奠定圆明园的整体气氛?如何规划圆明园大面积的未经整理的遗址区域,以及如何处理目前开放区域的不良商业活动和景观?复原和保护的力度又该如何掌握,面对园林艺术的主体部分---园林建筑的荡然无存,如何重塑景观焦点,体现辉煌的过去?所有的措施如何有效的和记忆完美的结合,如何引导游客形成完整的记忆?……正是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将我们的思考引向深入,并理出了头绪,整体的设计理念逐渐浮出水面。我们在充分尊重现有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将圆明园定义为一座遗址公园,由此形成公园的总体气氛。而另一方面,对辉煌时期的记忆,主要通过在现有遗址的基础上,尽可能复原山水体系,以及运用现代的三维影像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来再现。作为圆明园造园艺术的另一大主体---园林建筑,则不考虑复原,仍以现有的遗址为基础,完全保留现有的遗迹以供参观;对部分重要建筑,进行挖掘展示,并结合部分建筑基础的永久展示;部分建筑以地面不同材料的铺砌,展示建筑平面;部分具有重要景观价值和意义的建筑,则以原有的建筑平、立面为基础,采用现代的手法进行再创作。而对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植物景观而言,我们认为应该顺应遗址公园的整体气氛,不宜运用色彩艳丽的植物。逐步恢复圆明园原有的基调树种,保留后期栽植的不影响公园气氛,同时长势良好的植物。所有的这些措施,旨在重点突出圆明园的造园特色:即在平地上人工挖湖堆山而形成的,以水景为主的中国传统的集锦式园林。在这些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保护规划体系。这一步一步虽都称不上有什么创新,但都经过了缜密的思考,反复的推敲,因而条理清楚,同时又切实可行。

    而另一方面,圆明园从实体的意义上来理解,是否称得上是“边缘”呢?我们觉得是,只不过它不是“边缘”通常情况下所指代的带状空间,而是一座孤岛,被城市包围得严严实实的孤岛。周边地区的发展,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到圆明园的存在。上地高科技园区和中关村之间的直接而便利的交通联系,因为圆明园的存在而受阻,希望建设高架桥的声音渐起;西苑地区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圆明园和颐和园以及西山景区原本紧密的视觉和生态联系,五环路和圆明园的西界擦肩而过……圆明园从实体上来看,已经成为一处城市发展的边缘。被城市吞没的可能并不是不存在。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认为,只有帮助人们找回对圆明园的完整的记忆,充分认识到她在历史、人文、艺术、园林景观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才能保证在其周边城市蓬勃发展的同时,圆明园作为一处历史遗迹,能够永远存在和发展下去。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强化了我们“记忆的边缘”这一主题。

    竞赛的结果,固然是让人欣喜的,而参加竞赛的整个过程,同样是让人回味无穷的。走过弯路,也同样经过努力和思考,最终对问题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这一过程所得到的教训和积累的经验,也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当然,同时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圆明园未来的发展,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那将是最让人欣喜的事。

分页:[1] [2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灯台树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酵伙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为锟斤拷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秸诧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截碉拷锟斤拷锟�
锟斤拷权锟斤拷锟叫o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锟斤拷   锟酵凤拷锟斤拷锟戒:Service@Yuanlin.com   锟界话锟斤拷0571-86438262
锟斤拷锟斤拷实锟斤拷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园锟斤拷锟教伙拷  |  通锟斤拷锟斤拷址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战锟皆猴拷锟斤拷:锟叫癸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姐江省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斤拷营锟斤拷锟斤拷证锟斤拷牛锟斤拷锟紹2-20100396
锟斤拷婢拷锟斤拷锟街わ拷锟脚o拷33010000004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