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养护 |
保护和利用城市郊区绿地和拓展城市绿色空间 |
|
来源:建筑艺术网 作者:刘定华、梅瑶炯 日期:[2006-2-21] |
3.具体措施
如何处理好城市郊区绿地的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城市郊区绿地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具体实践。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性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的循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1城市郊区绿地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结合。
城郊绿地作为重要的城市外围绿色走廊,是重要的线形,块状和连续的生态景观要素,在城市生态环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生物的繁衍和自然界植物群落间物质、能量交换,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体框架下,来实行城市郊区绿地建设的程序化、科学化、合理化,起到了总体上控制,局部突出特色的作用。全面理解和正确运用生态学原理,改变设计理念,提高城市郊区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根据不同树种的生态特性,充分利用时间变化,垂直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生态位,建立物种丰富、结构合理、富于季相变化的园林植物群落。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适当扩大绿地面积和规模有利于提高物种的多样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实现城市郊区绿地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完美结合。
3.2城市郊区绿地建设与区域农林经济的发展相结合。
城市郊区绿地建设是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绿地的生产性。具体实施方面,选择经济植物,主要是油料作物和果树,模拟自然农业和果林的生产方式,增加绿地的经济产出。这既是农业结构调整在局部的试验,也是以“绿地”养“绿地”的新方法的探索,使它向产业行为发展。注重绿地的产业化,重视绿地“育苗”的作用。除必要的地带选用大规模苗木以外,其余地带尽量选用树龄小、易于适应环境变化的苗木,为今后的自然景观及成苗外运做准备。
在城市郊区绿地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立为城市绿化,生产植物材料的圃地,包括苗圃、花圃、草圃、果园等。结合生产绿地建设,建立种质资源基地,进行优良绿化植物材料的选育,保存和繁育,为推广应用打好基础。一个城市生产绿地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该城市的植物景观效果,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育苗与群众办圃相结合,结合市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鼓励郊区农民办圃。
(2)生产绿地建设与景点建设相结合。建设具有“森林公园”外貌,园林苗圃内容的生产绿地。在确保苗木供应基础上,对外开放,增加经济效益。
(3)加强苗木后备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地将一部分生产绿地安置在建成区外,不参加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4)生产与试验推广相结合,从生产绿地中拨出5—10%土地,建立“园林植物良种繁育推广中心”规划采条圃、种子园和新种类苗木引种驯化试验基地。逐步实现城市绿化苗木良种化,主要植物材料乡土化,引种推广植物适生化。
3.3城市郊区绿地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相结合。
由于所处区域位置的不同及地域环境的不同,在建设中要适地置景,适地开发,最大限度发挥生态绿地的综合效用,特别是在一些自然条件和周边配套、环境设施较为完善的区块,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在绿地的总体设计中地将城市郊区旅游观光、景点开发与人的公共休闲活动、休闲度假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绿地建设成为开放性的自然、野趣、具有当地人文氛围的森林公园式绿地。在绿地设计的同时,穿播一些如:农林观光、康体健身、森林生态浴、农事体验、绿色餐厅、休闲垂钓等活动项目,来吸引周边及中心区市民的光顾,也以此带动了周末、长假期间郊外旅游观光、度假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主题性很强的项目、更能吸引游客。在此运作过程中,可采取灵活的模式。
(1)绿地建设与项目开发有机结合,从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地系统角度保护并建设城郊地区绿色空间。
(2)努力营造规模效应,带动周边其它产业发展,改善近郊景区的绿化状况,丰富市民出游选择、完善城市游憩系统。
(3)绿地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进行,相互促进,保持近郊与城市建成区之间道路、水系、绿地系统的密切衔接,以加强城郊绿地连通,考虑城市近郊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绿化建设工作。
3.4采用政府引导,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确保城市郊区绿化建设资金。城市郊区绿化在建设资金的筹措和投入方面,注意发挥多个积极性,资金来源形成多元化。
(1)通过城郊绿地建设与项目开发相结合,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2)在较大项目建设中统筹安排绿化建设资金,并把绿化纳入项目考核、验收的范围。
(3)通过企业认建认养绿地,以及市民参与建纪念林等方式,形成全社会参与绿化建设和管理的模式。
(4)绿化建设以区(县)投入为主,养护管理资金全部由区(县)落实,市政府通过补贴和奖励的形式支持区(县),调动区(县)的积极性。
3.5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完善统一。使现代经济的高度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优化,建设成为具有持续发展活力的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型城市。
总之,在推动城郊区绿地建设的进程中,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认真地面对,城市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循序渐进的工作。任何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只有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方向和行动指南,采用灵活多变的管理、运作模式,在充分保护和利用郊区绿地的基础上,探寻一条拓展城市外围绿色生态空间,全面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健康发展之路。分页:[1]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