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理水工程 >> 正文
·土方工程 ·筑山工程 ·理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 ·其他
 

 

大青山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1-6-1]
 

    7.2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和牧业经营方式

    7.2.1等高横条间栽

    在北部丘陵区,农业区田间应实行等高横条间栽技术,以净耕作物与密生作物交叉成条带种在同一田区内。田区横条间栽的条带平行田间边缘,或以其它基线规划,而一般的横条间栽均沿等高线种植,又有些区域将休间地与谷类作物交叉成条带栽培。横条间栽主要优点为:(1)植物本身自我抗风;(2)土壤风蚀的距离限于两条林带之间;(3)保持水分的能力较大,尤其是降雪;(4)收获期可能提早。而主要缺点为:(1)如果带太窄,机械耕犁发生问题;(2)发生害虫时需保护的边缘增多。条带的宽度应足使机械耕种方便,但又不能宽到容许过多的土壤损失,故其宽度应根据土壤的耐冲度、植畦方法、作物种类等而决定。

    7.2.2等高耕、横条间栽及耕作法

    水土保持耕作法中基本工程技术之一为将上下坡的耕作方法及作物经营方式调整至等高耕作和横条间栽,以提高土壤的抗冲蚀能力。

    各种不同的耕作法所造成的土壤表面,对微水文方面的反应将有重大的影响,如地表的粗糙度、畦垄、低洼、贮蓄雨水的特性、积雪以及影响地面径流速度等。上述每一项影响均直接与水分渗入及土壤层中水分贮存有直接的关系。

    当犁沟、播种沟及中耕沟为上下坡时,形成一天然沟,径流水必然集中于沟内,其坡度增加,水的流速也增加,结果造成土壤冲蚀。

    等高耕的耕作方向与等高线近于平行。平缓的土地,等高耕可减低地面水流速度。如在畦或沟内种植,畦沟将增加蓄水量。

    横条间栽包括一连串不同作物的横条,各项田间操作均横跨|考试|大|坡向或沿等高线。此项栽培法并非单纯横条栽培而已,其办法包括若干优良的农耕技术在内,如良好的作物轮作制度、等高耕作、适当耕作方法、覆盖作物等。三条常用的横条间栽方式:(1)等高横条间栽:横条完全沿等高线并配合以明显的作物轮作制度;(2)田区横条间栽横条为相等宽度并横跨主坡方向栽培,在地形太复杂而不能作等高条带时,应配合适当的水路(如为防风而施行横条间栽,则应设立平行的条带并与风向垂直);(3)防冲横条间栽:利用若干草类或豆种作物条带种???于不规则轮作的作物条带之间,此项防冲条带的宽度不一定相等,也许设在田区中某些有关键性的坡地内,其主要目的为加强防冲作用。防冲条带的种类依作物栽培制度、地形及冲蚀种类的不同而异。

    以永久草地及豆科作物与谷类及行栽作物横条轮作的效果最佳。

    经过适当设计的轮作可使作物生长更加茂盛,覆盖土地的面积比率增加,更加强了等高横条间栽的效果。等高横条间栽再配合以等高耕,有效地截短了坡度。天然沟应留作草水路之用,以发挥水土保持的最高效能。

    7.2.3横条间栽的定线

    横条间栽的定线方法有三种:(1)条带的方向应与等高线平行;(2)条带设计为均匀宽度,以关键等高线设定之;(3)同样宽度与不同宽度的横条间栽相间排列,并以防冲带予以调节。

    条带宽度以各地情况而异,旱地农作或风蚀严重地区,条带宽度不宜太宽,但各条带宽度应便利耕作,至少应一倍或数倍于耕作农机具宽度,条带宽度一般应在10~15m之间。

    7.2.4草场及农田的经营模式

    本区应建立轮流休牧制度、推广免耕种植技术或农作物收割后留高茬,以达到预防水土流失的目的。土壤流失除考虑水蚀外,还应考虑风蚀,所以在种植条带之间应留有一定宽度的复合防风林(乔、灌、草混栽)。在坡度大于15度的坡地及丘陵部不宜种植农作物,应栽植灌木与草,交通和管护条件允许时,尽可能栽植经济林。

    7.3地面覆盖

    覆盖的材料有树叶、草、秸杆及其它有机质材料。覆盖物的作用:(1)覆盖物破裂雨滴,减小其冲击力及飞溅土壤;(2)覆盖物阻挡地面水流而控制土壤表层冲蚀;(3)维护土壤构造,增加水分的渗入量。

    7.4加大宣传与执法力度

    健全机构与制度,完善水保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大力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水保意识,同时严格执法,违者必究。

    7.5自然修复

    根据气候条件,采取人工降雨措施,增加降水量,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

    7.6兴建工程,拦截、沉淀泥沙,减少泥沙入黄量

    在山区主要山沟修建水库,利用水库的调洪调沙功能,将高泥沙含量的洪水引入盐碱地和荒地,使泥沙沉淀下来,同时改造盐碱地和荒地。在小山沟修建谷坊,拦截部分泥沙,保持水土。在山前平原区修建滞洪区,沉淀泥沙,改造土地,减少泥沙进入黄河的总量。

    7.7移民

    根据本区的承载能力,有计划地实施移民工程,以减少对本区环境的破坏,同时对牲畜实行圈养。

    8效果分析

    通过几年的保护与治理,47%山羊由原来的牧养转变为圈养,山地植被破坏减轻,恢复较为明显。植被盖度由原来的21.4%提高到了现在的56.7%.

    9结论

    9.1通过围封禁牧,植被不致被重复践踏,能使其正常生长,结籽繁殖。

    9.2通过挖水平沟和鱼鳞坑,抵御了十年一遇的洪水,泥沙不致被水带走,造成水土流失。

    9.3植被盖度由原来的21.4%提高到56.7%.

    9.4通过修建水库、谷坊、滞洪区,有效地阻止了泥沙流入黄河。

    10建议

    10.1坚决贯彻《水土保持法》,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10.2大力推行牲畜圈养,加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力度,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10.3保护性治理与开发性治理相结合。

    10.4切实搞好农村荒山荒坡产权制度改革。

    10.5根据气候条件,飞播或人工播种耐寒耐旱的优质牧草,增加植物品种,改善植被结构。

    10.6以种植需水量小的作物(如莜麦、荞麦、谷子、豆类等)为主。

    10.7大力推广复合农业生态工程技术,走以林果业为主、兼顾农牧业的农牧林经草复合生态工程建设的路子。

    10.8乔、灌、草立体优化|考试|大|配置,综合治理。

    10.9引进高新科学技术,坚持发展生物多样性原则,使新的优良品种植物得以生存发展。

分页:[1] [2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余晓霞
相关内容
· 分析混凝土的施工裂缝与温度控制
· 分析项目工程的管理策略
· 下凹式绿地的优势分析
· 有关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分析
· 花卉受涝后的挽救措施
· 工程监理问题与对策的分析
· 上海市景观水体水质调研及分析环境保护
· 墙面绿化六种类型分析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