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水情结 |
|
来源: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网 日期:[2010-8-17] |
|
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意匠相当丰富,它包括素材处理(如对山、水、树、石、建筑的处理)、结构组织(如曲折与平直、繁杂与单纯、自由式与规则式)、手法技巧(如框景、障景、虚实、疏密等)、主题表达(如高雅与通俗、入世与出世、豪富与清贫)以及形式风格(如地方的、民族的、传统的、外来的、集体的及独创的、新奇的)等等设计构思内容。正是这些内容的纵横立体交织以及通过造园家的反复运用,才使我国古代园林情景交融、妙趣横生,气韵生动、意境深远。限于篇幅,本文仅撷取“得景随形”、“曲折有情”两个角度,来说明我国古代园林造园意匠中的风水情结。
1得景随形风水来源于我国古代先民观察和改造自然的体验,它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即“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平共处,要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谐调整。它认为自然界有其普遍规律即“天道”,天道的存在与运作“乃作天地之祖,为孕育之尊,顺之则亨,逆之则否”(《黄帝宅经》);亦即人只能顺应自然(“天道”),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而不能违背“天道”行事,更不能倚持人力同自然对抗,否则必有灾殃。因此,风水在进行基址选择与规划设计之时,要求“务全其自然之势,期无违于环护之妙而止耳”(《管氏地理指蒙》)。
在风水这一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古代园林创作把“得景随形”(《园冶》),因地制宜作为自己构园造景的重要原则,强调结合自然地形进行规划设计,尽量少动土方(即“因山作势,就地成形”),并尽量保留并利用原有的花草树木(如“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即便对于水的处理,亦以天然水体为前提,仅以疏浚、筑堤、堆岛方式来增加水面层次,丰富空间组合,成其大观。
2曲折有情在我国古代园林,曲折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游路布置及其线型的曲折起伏(以此义为主):二是指主要的园林素材都顺应成为曲折造型,如曲桥、曲水、曲岸、曲廊、曲树等,以及屋顶曲线和翘角等。由于“开径逶迤”、“临濠蜒蜿”(《园冶》)式的曲折变化能体现大自然的属性,因此,它使我国古代园林尽管点地不一定很大,却极富于自然气息,使人“身居闹市,又有山林野趣”。其实,“曲折有情”(《园冶》)既是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意境,同时也是古代风水的理想追求。但追求曲折在风水看来,主要是为了避免煞气;因为风水认为吉气沿着曲折蜿蜒的路径行进与蓄积,而煞气则沿着直线穿流,因而风水师“一般都偏爱蜿蜒的道路、纡曲的墙壁与曲折多姿的建筑”(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或许,这才是我国古代园林少有西方那种笔直的水道与几何形的水池的内在原因吧!
三、掇山理水
1关于掇山掇山又称叠山,指人工堆造假山,它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一。《园冶》卷三“掇山”云:“假如一块中竖而为主石,两条傍插而呼劈蜂,独立端严,次相辅弼,势如排列,状若趋承”;译成白话,意为“假如以竖立于中间的一块作为主石,则插在旁边的两条应称劈峰。主石要显出独立庄严的姿态,劈峰要表示相互辅助的形势;位置虽如排列,而状态却似趋承”。明眼人不难看出,这里的主石与两旁劈峰之关系不但借鉴了风水中主山与其左右砂山的主从关系处理法,而且还直接借用了风水用词“辅弼”、“趋承”。一般而言,风水主山两旁必有左右砂山(亦称侍砂、卫砂,或龙砂、虎砂及左辅、右弼),二者的关系应“如宾主揖逊,尊卑定序也”(清·张海鹏《学津讨原》):这种关系,从审美角度看,主次分明,和谐统一,无疑是值得掇山所效仿的。
2关于理水在堆造假山即掇山的同时,我国古代园林也极为重视修造水景即理水,正如(《园冶》)所云“假山依水为妙,倘高阜处不能注水,理涧壑无水,似少深意”。我国古代园林理水总的艺术风格是摹拟自然水景,它受风水关于水的吉凶观念最深。风水认为水有八吉八凶(即八美八丑)。其八美为:一眷,去而回顾;二恋,深聚留恋;三回,回环曲引;四环,绕抱有情;五交,两水交会;六锁,湾曲紧密;七织,之玄如织;八结,众水会潴。八丑为:一穿,穿胸破膛;二割,割脉割脚;三牵,天心直出,牵动土牛;四射,小水直来,开如箭射;五反,形如反弓;六直,来去无情;七斜,斜飞而去;八冲,大水冲来。笔者认为,我国古代园林理水“绕”、“掩”、“静”诸手法即曾不同程度地受过风水观念的影响。所谓绕,就是水顺随着山、石、树、建筑等直立而体量较大的园林景观而环绕。风水把这种水称作“湾抱水”或“腰带水”,若“腰带水绕抱如束带,即金城也”。
推荐阅读:
植树在风水学中作用
园林植物与风水
植物花草摆放的风水问题
庭院风水六忌 分页:[1] [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