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名称
干土的状态
湿土的状态
湿润时用刀切
用手撵摸的感觉
粘着程度
湿土搓条情况
粘土
坚硬,用碎块能打碎,碎块不会碎落。
粘塑的,腻滑的,粘连的。
切面非常光华规则,刀刃有涩滞,有阻力。
湿土用手捻有滑腻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湿极易粘着物体,干燥后不易剥去,用手反复洗才能去掉。
能搓成0.5毫米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手持一端不致断裂。
亚粘土
用锤击或手压土块容易碎开。
塑性的,弱粘连。
稍有光滑面,切面有规则
仔细捻摸感到有少量细颗粒,稍有滑腻感和粘滞感
能粘着物体,干燥后较易剥落。
能搓成0.5-2毫米的土条。
轻亚粘土
无光滑面,切面比较粗糙。
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粗糙,有轻微粘滞感觉或无粘滞感。
一般不粘着物体,干燥后,一碰即碎。
能搓成2-3毫米的土条。
人工回填土、淤泥、泥炭的现场鉴别方法
观察颜色
夹杂物
形状(构造)
侵入水中的现象
搓土条情况
干燥后强度
人工填土
无固定颜色
砖瓦、碎块、垃圾、炉灰等
夹杂物呈现于外,构造复杂
大部分变成微软淤泥其余部分为碎瓦、炉渣在水中单独出现
一般能搓成3毫米土条但易断,遇到杂质多时即不能搓成条
干燥后部分杂质脱落。故无定型,稍微一加力就破碎
淤 泥
灰黑色,有臭味。
池沼中有半腐朽的 细小动植物遗体,如草根,小螺壳等
夹杂物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构造呈层状,但有时不明显
外观无显著变化,在水面上出气泡
一般淤泥质土接近与轻亚粘土,故能搓成3毫米土条(长至少3厘米),容易断裂
干燥后体积显著收缩,强度不大,锤击时呈粉末状,用手指能捻碎
黄 土
黄褐两色的混合色
有白色粉末出现在纹理之中。
夹杂物常清晰显现,构造上有垂直大孔(肉眼可见)
即行崩散,分成散的有颗粒集团,在水面出现很多白色液体。
搓条情况与正常的亚粘土类似。
一般黄土相当与亚粘土,干燥后强度很高,手指不易捻碎
泥 炭
深灰或黑色
有半腐朽的动植物遗体,其含量超过600%
夹杂物有时可见构造上无规律。
极易崩碎,变为细软淤泥,其余部分为植物根、动物残体、渣滓悬浮于水
一般能搓成1-3毫米土条,但残渣很多时,仅能搓成 3毫米以上的土条
干燥后大量收缩,部分杂质脱落,故有时无定型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