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水性路面有利生态环境 |
|
日期:[2010-1-26] |
|
使用孔型砖加碎石地面。这种地面由四角带孔的地砖铺成,孔中撒入小鹅卵石或小碎石以保证雨水顺利通透,好处是不生杂草,地面的热反射大大低于全硬化路面。
以上铺路方法都能在中国古建筑(如故宫和颐和园)中找到原型,我国古代一直把水作为生存地的灵气,城市总是依水而建。这也被当今国际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专家学者推崇备至。古代的风水先生就是我们今天的景观设计师,而我们今天连一个亲水概念都要引进。因此景观设计师还得好好研究风水的概念。
目前,环保先进国家和城市的新做法还包括:尽量保护和保留本地的野草资源即野草地,构成城市中的小生态岛,调节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情调和满足成人与孩子对自然界的向往;拔去过去人工栽种的单一绿草,重新种上本地野生草种,恢复城市本地生态特征;将过去铺路盖上的密封型水泥板去掉,用透水材料和方法来遮盖露土,等等。
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
我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说,上海最伟大的是混凝土,人均收入最多的也是混凝土,再过几十年上海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博物馆。再者上海每年花几十亿修建排水设施,让雨水流进大海,同时每年又要花几十亿向地下注水,防止地下水不足地面沉降。这种点式注水危险很大,随时有大面积倒塌的可能。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硬化路面带来的危害,因此尽量避免铺设硬化路面己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共识和做法。通透性路面在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园林、庙宇、庭院、宫廷等建筑中应用非常普遍,此举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减少燥热、防治水灾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纷纷投巨资改变过去在城市建设中犯下的种种破坏城市生态的做法,而我国却正在花大钱走同样的弯路,令人感到痛心,其中的教训应该深刻吸取。
我们应向香港学习,立法要求在任何重大建设项目上马之前,要经过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论证,并由社会公开讨论,征集各界的看法和建议,这样会使我们建设项目工程的决策提高一个水平。否则,项目上错了,花了大钱,却没有办成好事。透明度高一些,犯大错的可能性会小一些,人民的夸奖就会多一些。分页:[1]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