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其他 >> 正文
·土方工程 ·筑山工程 ·理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 ·其他
 

 

工程担保面临的困境
 
来源:项目管理网 日期:[2007-1-15]
    无公信

    没有公众的信任支撑。以银行为例,绝大多数银行对一般担保公司的信用担保的共识是“虚、空、假”(因为是虚的、空的,所以也是假的,不具实际意义),根本不予认可,甚至惟恐避之而不及。

    有一个数据可以佐证,全国目前有4000多家担保公司为银行提供融资担保,但其总量不及银行全部贷款余额的1%,这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用的是政策性担保,真正属于商业性信用担保的比例还要小,这也就是说,99%甚至99.5%以上的担保均非商业性担保公司承担,而是采取了抵质押或非专业担保机构提供的信用担保等形式。

    还有一个“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例子。1998年,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地方立法形式强制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城市。市场培育起来后,担保公司一哄而起,混乱程度超出想象,有的担保公司,一两个人就开张,收了保费就跑,公司到处找不着,乱来的结果逼得深圳市有关部门下文,只认银行保函,担保公司,不论好坏,一律拒之门外。作为担保企业,我们不能因果倒置地责怪深圳市有关部门的政策,关键还是自省,行业内部不乱来,会有这样对担保业“期望在先,失望在后”的苦果吗? 

    无归属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央行制定过“金融机构管理办法”,明确专业担保公司为金融机构,纳入金融机构监管序列。1996年,央行给国务院打报告,提出担保行为非金融行为,建议将担保机构作为非金融机构,确定其他部门进行监管。1999年,曾明确财政部为担保业的监管部门,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一直由原国家经贸委现国家发改委主管,住房置业担保又由建设部主管,中国的国情和经验告诉我们,多头监管的结果不是1+1+1=3,而是3-1-1-1=0,多头即无头。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担保业无归属的现实为担保机构的生存环境无形中布置了一道天大的、目前似乎是无解的难题,这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担保公司要想获得保生存求发展的空间,必须满足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具备等同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水平,二是具有高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两个基本前提近乎臆想和梦幻,根本不具备现实可能性。但不幸的是,担保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多年,并且还在不断持续地在这两个基本前提的轨道上畸形地培育和展开。在现实中,担保业不具备和银行业同样的素质以及对素质的要求,但是,担保业往往是为银行业服务的,甚至“沦落”到只能为银行甩出的“包袱”“买单”的境地呢? 

    无规则

    担保业处境艰难的重要特征是无序,无序的重要原因是“乏规”,缺乏规则。以工程保证担保业为例,这个行业发源于美国19世纪末。在探索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从业者与监管者通过“博奕”和“互动”,根据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实践的需要,逐步培育和完善了“保证重于担保”的行业意识,也就是说,我首先保证办到,然后提供担保。

    在中国,无论从业者,还是监管者,或舆论界、学术界,对于这个工程保证担保业最为重要的行规重视、认识、研究都远远不够,不要说所有的银行,就是担保公司的大部分,都在重复美国工程保证担保业早期的错误,仅仅是“担保”,仅仅是现金的赔偿,没有“保证先于”的概念,更没有履约过程中的风险管控以及违约后先行保证履约,与这个行规相配套的法规建设不仅呈现空白,而且严重滞后。 

    无利图

    自从担保业在中国诞生那天起,整个行业迄今未能挣脱“全行业亏损”这个阴影。对于融资担保来讲,由于政策性担保占了一大块,国家长期实行免征营业税甚至所得税的政策。对于工程保证担保来说,费率一直没有行业标准,费率只是国际标准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更低,严重偏离价值规律,权利义务完全不对等,低费率使得中国工程保证担保市场根本无法向国际再保公司进行分保和再保。

    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上述四大困境希望引起更多重视,用自律来救己,用他律来救市,自律与他律的钥匙就在我们的手中。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大叶桉
相关内容
· 作为投标方如何审查工程量清单
· 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作业指导书
· 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
·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概念内涵
· 论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积累工作
· 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挑战
· 什么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 工程项目质量计划与施工组织设计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