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信息传递速度还要求部门配备专门的信息人员,对新生成的信息和变化了的信息做出迅速反应,及时的处理、反馈和传递,使需要者能及时的了解最新信息。此外,加强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培养员工的信息反应及反馈能力也是加快信息传递的有效途径。
3.统一信息内容
转递者的不同描述是造成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信息在传递途中,会由于形形色色的转述而变得面目全非,因而需要对传递中的信息使用相同的格式,统一传递内容,使传递中的内容在不同的信息界面上显示为同一内容,或显示所有的传递路径便于查出信息失真的过程。而这些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内部网络的邮件系统较易实现(如Notes系统的邮件转发功能)。
减小成本波动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最终目标,但究竟什么样范围内的成本波动是合理的还需要成本控制的评价标准。
4.信息化条件下的成本控制系统评价标准
对于系统中的波动,一般来说,波动越小,系统越稳定。但究竟多小的波动是理想的范围,这需要引入六西格玛标准。
六西格玛管理思想是摩托罗拉公司首先使用,并由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威尔奇大范围推广的一种先进管理理念。希腊字母中小写的δ是一个在统计学中表示标准差的符号,六西格玛管理思想中将一个系统假想成一个闭环,这个闭环非常敏感,系统中那些影响因素正常变动时,系统运行就正常;影响系统的因素发生变化时,系统就有一个波动,称之为偏差,如函数y=f(x)就是一个受变量x影响的系统。六西格玛管理法通过提出系统波动的理想目标,收集现实中系统数据的平均值,计算数据方差,找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然后通过改造系统流程,减小和消除系统的偏差来达到系统运行的正常化。为说明如何运用六西格玛标准评价信息化条件下的成本控制系统,我们用图-2说明。
图—2
假设企业必须有一个可以接受的成本18,由于非系统原因或其它原因,企业的成本左右允许偏差2,即成本可以在到16~20范围内波动,任何在这个范围内的成本,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16为LSL,代表“下限”,20为USL,代表上限。接下来我们需要统计企业在相同长度会计期间的成本,求出这些成本的平均值,若正好为18,我们以18为中轴,把所有的成本数据放入一张正态分布曲线图(钟形曲线)如图-2。此时我们会发现在相同长的会计期间,有的成本高于20,有的成本低于16,这对于企业来说并不奇怪,因为有的会计期间可能出现原材料价格涨跌情况。此时我们计算出现在的标准差(δ)为2.7,这对于企业成本为波动范围为2的限制来说,它还达不到一个δ标准。
这说明目前企业的状况不好,必须采取措施改进成本控制系统,如加快信息发布速度,及时统计原始资料,削减库存,减员增效等。结果我们发现企业成本的偏差大大减小,这说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波动减小,这对企业的财务预算决算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企业经营的稳健性从而也得以增加。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标准差从2.7减小到0.33,这就意味着其企业的成本控制达到了六西格玛。如图-3表明了这种状态,此时的企业的平均成本仍然是18但由于成本控制的改进,成本波动的偏差减小,成本变动都控制在允许的波动范围之内,即成本曲线的正态分布图在LSL和USL线之间,此时就达到了成本控制系统运行的优良状态。
图-3
需要指出的是,六西格玛标准并不是企业成本控制系统的最优状态,因为西格玛数越大,西格玛的值越小,系统运行的稳健性就越好。由此可见,企业成本控制系统是一个不断的改进的动态开放系统。上述过程从理论上描述了六西格玛标准的实施,对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成本控制系统,我们可参考这种方法订立对企业可行的西格玛标准,并适时的改进系统流程,从而使整个系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