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程养护 >> 正文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  
  

 

中国防海林的概况及发展前景
 
来源:网易行业 作者:周光裕 日期:[2006-4-12]

    我国位于太平洋东岸,由于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崛起和金融危机的发生,沿海地区就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为此必须加强和太平洋沿岸各国的经济合作。目前,我国已经在沿海地区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和海南省,以及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然而沿海地区由于地处海陆交替、气候突变地带,很容易受到台风、暴雨、洪涝、风沙等灾害侵袭。各种自然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给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国土资源就成为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问题,而营造海防林则是保障生产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海防林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已初见成效。但是从总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零星迟缓,而且各省的建设和发展又参差不齐,有必要对其作出全面的了解,从而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搞好改造与发展的规划,加强领导,逐步实施,以便把我国东部沿海防林连接成一道新的绿色长城,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的安全,既有利于当代,又造福于子孙后辈。 

    1. 海岸带的自然条件

    海防林颁于海岸带的范围内,而海岸带的自然条件则是其自下而上的基础。

    (1)海岸带的类型

    按海岸的形态和成分来分,我国的海岸有平原海岸,山地港湾岸及生物海岸三类。

    平原海岸曾有“沙岸”之称,系由巨厚而松散的沉积物组成。这种海岸长2000多km,主要分布于杭州湾以北的苏北、渤海湾西部、松辽平原外缘和华北大平原与大海连接处,在杭州湾以南公有少量分布于河口处。

    山地港湾海岸也叫基岩海岸,主要由比较坚硬的基岩组成。其特点是具有突出的海岬和深入的海湾,岛屿罗列,海岸曲折。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浙江、福建和广东沿岸以及杭州湾以北的江苏连云港市、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

    生物海岸位于我国南方,由于北回归线以南海区,生物生长、繁殖迅速,沿岸的植物和动物群落对海岸轮廓形成景观发生很大影响,这种有生物附加作用的海岸称为生物海岸。它主要指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两种及海南到台湾,直至福建的福鼎,其北界大致在北纬27°一带。

    (2)气候

    风是海洋带气候的主要要素。我国沿海风向以一年为周期变化的季风现象极为显著,冬季盛行偏北季风,夏季盛行偏南季风,春、秋季各为一个过渡性转换季节,风向多变。风速为冬季强、夏季弱,东海、南海强,黄海、渤海弱,这是我国海岸带风速分布的总趋势。大风是指6级以上的风,是我国沿海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寒潮、台风、气旋、反气旋、雷暴和龙卷风等都可以带来大风。我国海岸带一年四季均有大风出现,但强度以冬季最强,次数以春季最多,但夏、秋季南海台风频繁。

    我国海岸带气温的地理分布为北凉南暖,气温随纬度的递增而降低。一年内气温以冬季最低,南北差异也最大,从南海至渤海温差达20°C多,以辽东湾气温最低,只有20-24°C,南部海域为10-20°C。夏季气温分布与冬季不同,南北差异小,渤海气温为24-26°C,南海为28-29°C。春季南北地区差异值从冬季起逐减小,渤海气温为7-10°C,南海为20-28°C。秋季和春季正好相反,南北气温差由夏季的4-5°C又增至13°C左右。这时渤海气温为14-16°C,南海为24-27°C。

    降水为北部少而南部多,降水量自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减少,这是中国海岸带降水量分布的部趋势。渤海沿海经常遭台风侵袭,使降水量猛增。春季多形成锋面雨和气旋降水。

    (3)土壤

    我国东部地带受季风强烈影响,属湿润、半湿润气候,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气温变化、成土母质及人类活动对沿海土部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在海岸带上从北到南依次出现各种地带性土壤类型。

    土壤南北差异很大,山地丘陵土壤,一般与相应的气候带和植被带一致,呈地带性分布。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棕壤,分布着落叶林。苏北至杭州湾一段为黄棕壤,系混生常绿阔叶树的落叶林。杭州湾以南至福建闽江口一段为黄壤和红壤,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闽江口以南至广西北仑河口一段为砖红壤,生长着季雨林。雷州半岛和海南的砖红壤上有季雨林和雨林。

    淤泥质平原的土壤类型视水资源善而定。水资源条件好的,如长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多已开垦为农田,土壤以水稻土、盐化草甸土为主。水资源条件差的,如辽河三角洲平原、黄淮海平原等,有大面积潮土带盐渍化荒滩尚等开发利用,土壤以滨海盐土、盐化草甸土等为主。

    纵观海岸带的水热同期,与林木高温生长期同期,这对建海防林系极为有利。尤以长江以南,热量条件较为优越,适宜种植柑桔(CitrusreticulataC.madurensis)、茶(Camelliasinensis)、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等;岭南一些地方的热量条件已适宜种植橡胶(Heveabrasiliensis)、椰子(Cocosnucifera)等。

    土壤条件也宜于林业生产;山地、丘陵土壤大都适宜造林绿化利用;平原土壤肥力较高,但部分地区要蓄淡淋盐,才能为林业所利用。

    全国海岸带的适生造林树种极为丰富。据估测,仅乔木类即超过200种,如果加上灌木、草本则要超过2000种。 

    2. 海防林的现状

    我国东南濒临太平洋,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到广西的北仑河口,长达1840km。沿海6500多个岛屿岸线长14250km。海岸线的轮廓显著特点是呈半圆形的弧状,有辽东、山东、雷州三个突出的半岛,台湾和海南两个大岛,还有散布在南海中的南海诸岛珊瑚岛群。

    由于海岸线漫长,南北纬度差异较大,海岸类型不同,水热条件和土壤组成相差悬殊,加以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林业基础都有不一样。因此,各地海防林的数量、组成和结构差别很大。

    自50年代以来,全国的沙质海岸先后都营造过海防林带,有的保存较好,有的几经砍伐破坏后又沦为荒山。现在全国海防林面积约为10万ha。

    辽宁省在50和60年代前后建立海防林带,现保存较好的地段带宽75m左右,主要树种在基岩海岸为刺槐(Robmiapseudoacacia)油松(Pimustabulaeformis)泥沙海岸的树种主要有小青杨(Populuspseudo-simonii)沙兰杨(Peuramericanacv’Sacrou’)、刺槐和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等;泥沙海岸的盐化草甸土及盐土上,主要为柽柳(Tanarixchinensis)、刺槐、旱柳(Salixmatsudana)、榆树(Ulmuspumila)等;泥沙海岸上主要为油松、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和刺槐。

    目前,已成林的大部为刺槐,约占70%,平均树高约12m,树种组成单一,不得调整林带结构,也给更新带来困难,应逐步增加其他树种所占比例。 

分页:[1] [2] [3] [4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灯台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