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超大尺度空间原则——由功能决定尺度原则
古典园林只为少数社会特殊阶层服务,其一个设计原则就是“小中见大,咫尺山水”,即“人在画外以观画”,而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决定了它要以超常规的大尺度概念来规划设计的;同时,又受六七十年代西方大地艺术思潮及手法的影响,即注重设计空间与大自然的自然力、自然空间的融合。在广袤空间中创造作品,“人在画中以作画”的设计思路,这些都决定了“尺度空间的定量优先于局部”。在金鸡湖规划设计中,有一条634m长的湖滨大道,它的设计一反园林小路宽不过3.0m的常规做法,将大道宽15.0m,分上、下层,低处湖滨大道宽9.4m,高处湖滨道宽4.075m,中间连接的台阶宽1.525m,以每2.0m一个色带铺地变化重复(不做复杂图案细部变化)建成后气势宏大,与湖面尺度比较般配(图8、9)。

图8 新理念的湖滨大道
图9 新理念的湖滨大道
4 文脉原则——注重现代与传统的交流、互动
我们虽然在进行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也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这是30年代园林师们逐渐从古典园林设计中走出来时采用的一种谨慎小心的做法,即“旧瓶装新酒”;而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界流行的做法是在设计中汲取“只言片语”的传统园林形式移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在金鸡湖设计中,我们选用了苏州传统园林中卵石小径这一传统元素,在湖滨大道上做了两块铺地,材料、施工工艺均是苏州本地做法,而图案却不是传统的“寿”、“福”、“鸟”、“鱼”纹,而是现代感十足的抽象几何平面纹样(图10、11),这样使得人们在长距离的行走过程中,突然又感受到了一些苏州传统园林的信息。在弧形观景台旁设置了一座桥梁,桥下有一个小小的荷花塘,面积约150㎡,用不规则景石做池壁,池底满铺白色鹅卵石,有苏州园林水景做法的痕迹,建成后效果较好(图12)。在另一处沿湖小广场的铺地上,按中国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的排列方法,设计了一个“农历广场”,使每一个来到湖边游玩的人都可在此找到自己的生辰年份和对应的生肖图案(图13)。

图10 传统式纹样铺地
分页:[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