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庭园文化全新演绎—从古典式居住小区谈 |
|
来源:《蓝天园林》2005年第5期 作者:杨宏烈 日期:[2006-3-8] |
|
番禺(现属广州市)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东莞可园名满海内的岭南四大私家园林,以其建筑的精巧构思,园林的奇花异卉,装饰的雕刻技艺流芳百世,中外游客趋之若鹜。它们是岭南庭园文化的集大成者,岭南人居氛围和谐成熟的杰作,粤中造园景观时空艺术的佼佼者,现代城市人梦寐以求的放松身心的温馨港湾。经典的私家园林艺术及其经典的园林类型,今后会有一个类“文艺复兴”大发展的时期。
但,当年只有少数典型的非官即商,有经济实力、有文化素养的人,才经营得起。大型住宅私家园林今天暂时还不适宜普遍推广。土地的制约,在人口总数还在不断上升的发展中国家是不得不屈从的现实条件。生活方式决定了“居住小区”仍为当今主要的居住模式。小区园林如日中天,势必还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时期。
广州市政府早年提出“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口号,在“住”的方面应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在新建居住小区中,岭南古典名园的庭园空间“适宜居住”的本质特性得到了全新、全方位的演绎。最新竣工推向市场的“城西花园”、“兰亭颖园”、“清华坊”、“岭南花园”、“同逸苑”、“同德花园”、“云山诗意”、“玫瑰园”等具有古典庭院园林的新式楼盘倍受客户青睐。听其名,就可感受到浓郁的岭南风味。这充分说明了广州地区的岭南人对“园居”的热烈追求。演绎是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认真研究总结岭南庭院园林创作的理论和手法,对业界人士是大有裨益的。
一、庭院空间意识的全新演绎
古村落、古民居、古院落乃中国园林之母。三千多年前最早的居住建筑是和园林院落共为一体的。院落是家庭栖居的组成部分,所以又叫庭院。从结构构造角度讲: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周垣也”,宫室有垣墙者曰院。庭院泛指院子。千百年来,与之相关的庭院空间意思,让人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内在通融气息,人与社会的“参赞化育关系”。
岭南花园小区住宅组合的基本形式是南北通透的“围合院”(简称“围院”或“合院”),即整个小区以坐北朝南的八个“围合院”作为总体规划布局基本单位,并按照岭南传统的梳状布局形式进行编排设计,既继承了岭南民居宅院的优良传统,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更细腻的手法是,岭南花园小区的“围合院”,均结合具体地形进行布置,不同部位或加宽或加深,甚或处理成前后贯通的两重院子。这种“围合院”类似“组团”结构,它有中国院落空间的“基因”或“方根”。大体上看,个个“似曾相识”,仔细阅读,统一中有变化,完全符合美学的基本法则,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弊端而丰富多彩。
传统的“堂”、“宫”、“室”被众多不同的单元的住宅群所代替,传统的低层木结构房屋被多、高层住宅群所代替,所以“围院”的空间尺度并非当年庭院规模可比。然而其空间所产生的物情交融、传神写意的意境却并没有丧失,而且在新形势下得到传承和发扬。今天的围合院为众家庭的公共庭院,不能不说这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岭南花园南北通透的“围合院”在自然通风和形成阴凉环境方面,与其他平面布局相比,是岭南地区最佳的形式。自古中华建筑文化非常重视庭院中心的“虚”,这是人的一口“气”所在,“庭院深深”是其美之所在。在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前提下,梳式布局形式能形成南北向的“冷巷”,温差促进院内的空气流通,产生收风、集风、吸风、抽风、透风、导风、借风、撞风等气流形式,实现了昼夜徐徐清风、穿堂入室的舒适效果。
(低)多层,低密度的合院通过多种园林化分割手法,划分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的系列自然过度空间,使之具备更强烈的归属感、领域感和安全感。视觉的幽闭性和开放性,要求场所具有凝聚力和牵引力。岭南园林的空间序列设计有了用武之地。通过绿化、隔围、休闲游乐设施的精心组织,可创造出一个个不同层次,优美、适用、安全的居住园林环境,更加巩固独具特色的岭南传统居住文化观念,并使之理论升华。粤韵风华汇一家。更多新客家人的认同就是最好的鉴定。
岭南民居中的天井是会调节气候的“器官”,除了生理气候上的功能,还有心理上、精神上的深层功能。诚如《八宅明镜》所云:“天井乃一宅之要,财禄攸关,须端方平道,不可深陷落槽,不可潮湿污秽,……”。天井是建筑创作中的“眼”,是人与天地沟通的“秘密小宇宙”。
“岭南花园”围合结构所形成的“天井设计”令整个庭园舒爽可人。“天井”保证了户户每天享有4至6小时日照,满足采光所需,又不至于使室温太高。因为新式围合结构可形成持久的大面积阴影,具有超强的阴凉效果,适宜岭南炎热的气候。
山墙、建筑入口往往是最富装饰性的地方。岭南民居镬耳山墙,寓意吉祥如意。园林小区住宅设计大胆吸收传统镬耳山墙的符号款式,并加以艺术化、简洁化处理,结合精雕细琢的新型翘角,清新悦目的瓦楞坡屋顶,尽显岭南建筑的韵致。山墙与形象活跃的四角楼丰富了合院的小品形象,丰富了合院的天际轮廓线。带镬耳曲线的园林小品或单元入口院门与楼房山墙设计达到了上下呼应的效果。阳台、梁头,天井花格、屋面檐口等极具岭南民居特色的细部处理,无一不暗示建筑文脉的传承。
二、庭园营造艺术的全新演绎
岭南古典名园可谓“城市山林,壶中天地”,以师法造化(效法自然)中得心源(追求意境)为其基本特色。它们之中有的已定为国宝级文物或者重要的地域性园林美的杰出代表。庭园,指有花木的庭院或附属于住宅的花园。岭南的宅园一般面积不大,建筑绮丽,装修雕镂精细繁密;园林既有珠三角地方特色,又有明显的商业和外来文化影响,追求世俗的赏心悦目户外生活的气氛。其和目的性的“善”与选取地方素材的“真”,都同时趋向“美”。
1.“圈层式”大庭园
城西花园小区,与传统庭园规划的结构模式不同之处是采取了“圈层式”的居住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于小区外围多了一道天然风景屏障。这里东临珠江,江面宽阔、水质清纯,北倚大型生态山林,林木葱翠、适宜借对。大小湖泊散布,空气清新。这里是广州市唯一的自然形态保护良好的半岛。与一河之隔的繁嚣形成鲜明对比。利用这些独特的地理条件,城西花园大胆采用了一种居住区在内,配套区在外的开放式规划结构,把两个功能区清晰地划分开来,形成一种独立、互不干扰,但又相连相通的生活空间。
仿古典式园林设计的纯居住圈为中心圈层,以六层蛙式楼宅为主,高低有序,与绿树浓荫相拥,与曲径亭湖同和;其中的彩虹花园,丽日广场给人开阔景观。与之对应的景区,山水远近的呼应、碧树参差。斜阳余晖映照下,廊引人随、峰回路转,处处吐纳着优美雅静的生态环境气息。林水交融处的雅居清宅令人忘却烦恼,纯净心灵。城西花园外围是健康生活的套圈层。其项目有:公共园林、城西公园、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游泳场、烧烤场、钓鱼区、大型会所等公共休闲配套设施,分布在四周的自然空间,让住户方便参与健康运动。学校,幼儿园、市场、超市、医疗中心、邮局等设施规模成圈,以水天为伴、与绿丘翠岭为邻。
2.“围合式”组团庭园
如果说岭南花园围合院中心的组团级园林是由庭园演绎而来的,小区中心绿地则为“庭外之园”了。为了习惯方便,皆可借用传统名号,但其内涵与外延加以丰富和拓展,即演绎出新的概念。占地6.88万平方米,簇拥八大围合式组团庭园、“十二景”的岭南花园,充分运用南国原生功能性植物、亲切本土艺术,小区骑楼商业风情街,和谐邻里情、粤曲小唱风华等有形无形的造景资源,筑就了一个个可居、可游,怡情、怡性的岭南小区园林精品。
“风情岭南”尽在组团园林之中。岭南园林的一切造林手法均可派上用场。岭南花园八大组团各具风采。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植物配置,有不同的地块划分,有不同的空间结构,更有不同的思路情结(表1)。如“五福临门”组团庭园,福至心灵。哪五福?稻黍菽麦粟,五谷丰登喜开怀;仁义礼智信,五常固守人缘佳;温良恭谦让,五德相传合家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为本万事兴;东南西北中,五方托福添禄寿,启智发财乐融融。岭南人,想的多美!
3.半围合庭院——曲折庭园
居住建筑采用曲线或折线分划庭院空间呈不规则流线形或折线形,开口部分又与另一个庭院衔接,住宅可能有两面迎向不同的庭园。这里,“厅堂”与“庭院”的传统形状及关系模式发生较大变异,岭南园林的特色主要靠园林建筑特色反映。玫瑰园居住小区具有以上特色。
4.“庭外之园”内外渗透
公共设施及其环境园林化贯穿岭南花园。小区2万多平方米的“中心绿化”也发生了演化。移步换景间,内外反串,处处可体味到类似“池边雨打芭蕉,回廊粤韵清唱”的意境。岭南花园小区“十二景”中,“庭外之园”有4处,同样巧夺天工,神现岭南园林的韵致。
小区中心泳池园林化景名为“平湖秋月”。沙滩园林泳池,既作园池造景,又作体育泳池设施。“风、凉、水、冷”构成岭南人讲究的居住环境灵动格调。
分页:[1]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