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程养护 >> 正文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  
  

 

杭州西湖地区改造的景观保护规划研究(图)
 
来源:《规划师》1999(2):57-63 作者:王紫雯 日期:[2006-2-28]

    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最显为人知的就数人们的服装与城市的景观建筑了。这两者虽然各自属于不同的行业部门,不同的学科领域,但是,却都是属于有“外包装”需求的实用艺术与美学,故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从它们的变化上来探讨城市建设与美化的科学途径,也是当今横向交叉学科发展的需要。

    1 服饰的个性化发展趋势与设计师的思考

    我是一个与新中国同龄的女性。回想文革期间,人们穿的是青一色制服与缺乏美感的服装,式样单一,在强调男女都一样的口号下,抹刹了人的个性需要,女人们也身穿军装,追求英姿为荣,既不讲究服饰打扮,式样翻新,更没有化妆与服式的搭配。人们的生活单调而枯燥无味,缺乏情趣。改革开放后,长期被禁锢的爱美之情如同宣泄的洪水无法阻挡,人们在美的五彩缤纷面前不知所措,跟着潮流走,仿效别人一度成为时尚。“街上流行红裙子”就是开放当时出现的代表性服饰思潮。由于人们缺乏服装美学知识,常常花了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然而,改革开放二十年后的今天,人们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与实践,逐步提高了对服饰打扮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表现技巧,如上下装的色彩搭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场合、环境下的服饰打扮与个人形象设计等等。不再盲目追随新潮,仿效他人,开始注意服装的个性化。也就是说,按自己的肤色、体型、气质、爱好等特点去选择服装,注意整体的搭配与修饰。由于这种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使服装业迎来了挑战,原先那种流行一时,大批量生产的服装开始遭到冷落,量体裁衣的缝纫业又兴旺起来。人们穿着各具特色服装与千姿百态的服饰成为街头缤纷灿烂的美丽风景(图1)。 

    图1各具特色服装与千姿百态的服饰

    在这服饰美学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并付之实践形成个性化发展的新趋势中,服装设计师们也认识到:任何一件服饰的美,并非在于它自身设计的过程中,而是最终落在人体上以后,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即只有与人的体型、气质相一致时,方能显示出它那独特的效果。这就是说,人是主体,服装是陪衬。款式、图案、材质的设计也必须以表现人的特色为原则,才能设计出好作品,人们只有挑选适合自己的服装,才能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同样,不同城市及不同环境区域也应该根据自己原有场所的景观特色来选择不同的建筑形式:用建筑风格的整体韵律去体现自己独特的风貌。

    2 建筑美学与城市景观特色保护的理论与方法

    建筑艺术与服装艺术虽然不属于同一学科,但都属于实用艺术,其对象都是人。不同的是,服装表现的是人体外观,而建筑表现的是人所在的环境空间。一个设计漂亮的建筑只有与城市及街区的固有特色相一致,才能显示出其艺术的美感。世界各国的城市有千千万,尽管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物理环境条件(地理、气候等),社会环境条件(文化、政治、社会群体、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及长期历史的因素(战争、建都),造成了各个城市(或地区)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固有特色与不同形态,拥有独特的景观资源。例如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京都,我国的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长期以来都是富有特色的城市。同一城市内的不同街区也同样存在着雷同性与特异性,如上海的外滩与隅园地区、杭州的湖滨地区与吴山地区等等,都是各具特色的。正是这种特色景观才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正当服饰美学形成个性化发展的新潮时,我国的许多城市由于长期“封闭经济”下突然的“开放”,面对五彩缤纷的花花世界与自己破旧落后的对比,急于追溯先进行列,造成盲目崇拜西方建筑文化,照搬西方早现代主义思潮下产生的各种模式。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同小异的高楼大厦、大路大桥铺天盖地而来。城市趋向雷同,地域景观失去个性,随着环境质量的恶化,城市居民的生活失去了情趣,对城市间的旅游失去了兴趣,必然也导致了旅游业的滑坡。

分页:[1] [2] [3] [4] [5] [6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灯台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