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拙政园的水质在目前苏州园林中相对较好些,但远远算不上清澈透明。由于种植了太多的荷花,荷叶甸甸,与地面平齐,几乎让人看不见水面(见下图2),图3是本人多年以前拍摄的照片,想比之下,水景虽在,灵气不足,景观已大不同矣!
图2

图3

另一处是新建的苏州公园,据说已经设计有水循环装置,但水色变黄,混成不堪,感官指标似乎不佳(图4)。
图4

以上几处,虽不能说一定是苏州园林水质的代表,但苏州园林水质问题之严重,可略见一斑。
二.园林内景观水质变差的原因
由于一般园林内景观水体大多设计为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几无自净能力,且其内部组构不合理,加上外来物质输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得水体变得浑浊不堪,后果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水体发黑、变臭,严重影响景观水体的美观。所以,大多景观水体已完全没有自然中的那种美丽生动的景观。因此,如何保证园林内封闭水体的清洁、无污染已成为人们关心和头痛的话题。
三.传统景观水处理方法及存在问题
1.物理方式
景观水体净化的物理方法有机械过滤、疏浚底泥、光调节、水位调节、高压放电、超声波等方法,这些方法效果明显,但不易普及,难以大规模实施。
1).引水换水
由于没有从水质变差的成因上考虑,引水换水是不科学的。由于一次性换水会造成水源的大量浪费,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另一个问题是污染转嫁(譬如将污水排放到了农村)。
2).循环过滤
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如果水体面积较大,必定延长循环过滤的周期,使水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引水、换水相比较,虽然减少了用水量,但日常的电能耗费增加了,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