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安楚高速边坡生态恢复适应性研究(图) |
|
来源:网易园林 作者:孙乔宝、甄晓云 日期:[2015-9-6] |
|
近年来,随着云南经济的飞跃发展,国家每年都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在开山辟路的过程中,造成大量原始地貌的破坏,加之云南的地形地貌多有山高沟深的特点,形成大量裸露的岩石边坡。据估计,云南省因修建高速公路和其它工程建设每年将产生约300万m2的岩石边坡。如何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办法来进行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生态恢复及环境治理一直是政府和交通部门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云南省岩石边坡生态恢复主要采取客土喷播技术及其它绿化措施,无论何种绿化措施的成功都需建立在边坡绿化植物适应、生长的基础上,针对高速公路复杂的地质和自然环境条件,研究对岩石边坡适应性良好,绿化效果好的植物成为岩石边坡生态恢复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公路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 研究目的和方法
为筛选出适合滇中地区安楚高速公路适生的边坡植物品种,同时解决绿化施工中灌木与草本植物难于实现共同生长等问题,我们主要在3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植物品种适应性研究;(2)灌草合理配置研究;(3)施工工艺的改进研究。同时将整个工作过程划分为植物资源调查、苗盘试验、补充试验、人工模拟边坡试验及工程示范5个阶段。
2 研究过程与分析
2.1植物资源调查
云南省安楚高速公路位于滇中高原中部,地形复杂,盆岭相间,起伏明显,属高原构造,以中山、低中丘陵为主。年平均气温1418~1711℃,最热为每年7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412℃,最冷为每年1月,极端最低气温-710℃。干湿季节明显,降雨量受地形影响大,年平均降雨量为82914~1533mm,且降雨多集中在6~10月,占全年降雨量80%以上。
云南安楚高速公路沿线植被多属滇中山原河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全线海拔高差大,植被垂直变化显著。在海拔1700m以下多见野生及人工栽植的云南松、车桑子、短萼灰叶、赤桉、柠檬桉、圣诞树、臧柏、滇橄榄等树种,草本以蒿草、茅草、黄竹草、戟叶酸模、狗牙根、牛筋草、云南知风草、狗尾草较多,沿线受外来物种紫茎泽兰侵害严重。
2.2苗盘试验(见图1)
图1 苗盘试验
分页:[1] [2] [3] [4] [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