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地城市广场的问题与对策 |
|
来源:网易园林 作者:吴松涛 日期:[2015-5-22] |
|
“寒地城市广场设计关键不在于规模、投资或丰富的设计手法,而在于文化活动的包容性,应在展示文化方面发挥‘平台与载体’作用,只有文化才是城市特色的本源。”
1、从认识上为广场“卸荷”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广场逐渐具备了政治、交通、休闲等多种意义。由于城市政府宣扬政绩、制造“亮点”的需要而被赋予过多的希望与寄托,也为城市广场设计者、建设者和决策人带来极大压力,并直接造成了诸多弊端。如许多寒地广场不顾地方特点,大搞拿来主义,大面积铺装草坪、彩砖,冬季成为步履如冰的场所。因此我们呼吁,请为城市广场“卸荷”,还其本来面目,让城市出现更多人民认可和喜爱的广场。
2、改革规划机制,注重寒地广场的多样性
借鉴国外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奖励法规的做法,我国寒地城市应从规划角度制定相关鼓励性政策,从机制上引导公共环境和城市广场的建设,并注重广场的多样性,大力兴建室内化公共广场、地下与半地下广场,功能上注重复合性,主题上富于个性,形成多样化的寒地城市广场体系,为寒地城市创造温暖多样的公共环境。
3、强化群体效应,增强寒地特色
从规模上讲,除特殊情况外,寒地城市广场不应求大,而应以小取胜,在元素构成上减弱冬季主导风向的影响,形成若干小广场连续成群的效应,如大量兴建袖珍绿地广场(05ha以下)群等。同四季如春的南方相比,寒地城市景观优势在于四季分明,寒地广场应强化季节差异,从广场主题、色彩设计、活动元素设计等多方面努力,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互相依存,增强寒地城市特色。齐齐哈尔工人文化宫广场由多个大小不一的广场群组成,以雕塑、树木、色彩适中的活动设施、大面积活动场地为主,因休闲主题突出而成为深受市民欢迎的广场之一。
4、以冬季文化为基础,发挥寒地广场的“平台与载体”作用
城市各类人文活动在刺激活跃寒地城市生活气氛方面,往往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广场面积只有13ha,广场元素只有石质铺装、周边的坐椅和小型绿化,但与教堂的新功能———城市建筑艺术馆相呼应,广场周边服务设施林立,广场上经常举办各类展览、冰雕比赛、圣诞狂欢、新年音乐会,成为城市文化最好的展示舞台,是哈尔滨新的旅游胜地之一,被评为黑龙江省十佳广场之一。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寒地城市广场设计关键不在于规模、投资或丰富的设计手法,而在于文化活动的包容性,应在展示文化方面发挥“平台与载体”作用,只有文化才是城市特色的本源。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