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改良技术 |
|
来源:园林学习网 日期:[2015-12-17] |
|
我国海岸类型主要可分为山地海岸和平原海岸两大类。山地海岸即为岩质海岸,山脉或丘陵直迫岸边,经过海浪长时期的冲刷,崖壁崩落或陡立,岸线曲折,多港湾。平原海岸又可分为泥质海岸和沙质海岸,岸线平直。杭州湾及其以北地区,除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外,大多为平原泥质海岸。杭州湾以南除台州湾、温州湾、珠州三角洲以外,大多为岩质海岸或沙质海岸。
泥质海岸包括我们通常所称的浅海滩涂、潮间带滩涂、海涂地、沿海盐碱地等。其土壤特点是: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易受海潮浸渍,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土壤改良技术措施必须根据泥质海岸的特征来进行。除了营造滩涂红树林及防浪护堤林之外,在进行泥质海岸绿化之前,必须首先进行土壤改良工作。
1.筑堤围涂,防止海水倒灌
海岸滩涂大多是由江河泥沙冲积海积而成的,一般比较平坦低洼,极容易受天文大潮和风暴潮的影响出现海水倒灌,除了“红树林”等适宜在潮间带滩涂生长的树种外,在规划开展泥质海岸绿化之前,必须事先规划围垦海涂。这项工作主要由水利部门来配合完成,堤坝要求有适当的高度和宽度,一般坝顶要求比平均高潮位线高出3~5米以上。堤坝断面呈梯形,坝顶宽度要求达到5米以上,有一定的宽度可防止海水渗漏,提高安全系数。并要求筑堤十分坚固,达到水利部门制定的50~100年一遇的标准。
2.合理开挖河、渠、沟,完善排灌系统,有利于排咸蓄淡
在围垦区内按适当的距离开挖纵横交叉的主干河道和辅助河道,主干河道间隔距离一般为1000~1500米,宽度为30米以上;辅助河道间隔距离以200~300米为宜,宽度为6~12米,河道深度要求达到2米以上。在此基础上规划开挖贯通的水渠和排水沟,形成网状的排水系统。并在堤坝出海口和主干河道河口处规划修建数座控水闸,候潮启闭,首先要求尽可能快地排干咸水,待河水逐渐淡化后再按一定间隔期开闸排水,达到排咸蓄淡之目的。
3.抬土整地
抬土整地是改良沿海盐碱地土壤的主要技术措施。通过抬土整地,可以提高种植点高度,增加土壤表面积,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淋盐养淡,相对降低地下水位,改善立地环境条件。
海盐县黄家埝护塘地,2004年采取挖坑造林的技术,其结果栽下去的树木基本死光。2005年采用抬土整地,当年存活率提高到65%以上。在同一地段,未进行抬土整地栽植的木槿存活率低于20%,而抬土整地存活率达到90%以上。抬土整地的时间最好在通过透雨淋洗,表层土壤含盐量大幅度下降后及时取松表土进行抬土整地。
我们通常采用作高垅、做高墩和苹果形高墩三种抬土整地方法。作高垅整地就是按照造林行距作垅,一般一行作一垅,垅的截断面为抛物线状,垅高要求达到30厘米以上。做高墩整地就是按照种植点配置做馒头形土墩,墩高要求达到50厘米以上。馒头形高墩在降水量充沛土壤水分饱和时雨水极容易从土墩的表面流失,降低淋盐效果。而苹果形高墩上部边沿要求高于中间5~10厘米左右,可以有效地延缓雨水在墩面滞留的时间,并可使水分从墩的中间向下渗透,提高降盐效果。根据我们对黄家埝护塘地的调查分析,通过抬土整地表层疏松层土壤含盐量当年可下降60%~80%。
可是盐碱地绿化技术至今仍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原因何在?我们认为还有至今仍然没有引起大家关注和重视的栽培技术措施。
我们认为,树种选择和土壤改良,是沿海盐碱地绿化很重要的两项基础性的技术工作,是为开展沿海盐碱地绿化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沿海盐碱地绿化成败的关键在于栽培技术措施适用与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