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高线的绘制 |
|
来源:云林学习网 日期:[2015-11-5] |
|
等高线的概念
测量工作中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貌。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水面静止的池塘的水边线,实际上就是一条闭合的等高线。
(一)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的概念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常以h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h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常以d表示。
h与d的比值就是地面坡度:i=h/(d•M)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坡度i一般以百分率表示,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因为同一张地形图内等高距h是相同的,所以地面坡度与等高线平距d的大小有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平距越大,则坡度越小;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判定地面坡度的缓、陡。
(二)等高线的分类
1、首曲线
在同一幅图上,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它是宽度为0.15mm的细实线。
2、计曲线
凡是高程能被5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为了读图方便,计曲线要加粗(线宽0.3mm)描绘。
3、间曲线和助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很好地显示地貌的特征时,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在图上用长虚线表示。有时为显示局部地貌的需要,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一般用短虚线表示。间曲线和助曲线可不闭合。
(三)等高线的特性
为了掌握用等高线表示地貌时的规律性,现将等高线的特性归纳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同;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如果不在本幅图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和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也不能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平距相同表示坡度相等。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经纬仪法测图(mappingmethodwiththeodolite)
(一)配置
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小钢尺、量角器、三棱尺、计算器、铅笔、橡皮等。
人员:一般是观测员、记录计算员、绘图员各1人、立尺员2人。
(二)步骤
1、安置仪器: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
2、定向:后视(盘左瞄准)另一控制点B,度盘置0°00ˊ00"。
3、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
(1)“地物”取“轮廓转折点”;
(2)“地貌”取“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
4、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差、中丝读数、竖盘读数L、水平角β。
5、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
6、展碎部点:在图纸上,按β、D,定出点1的位置。
7、绘制地形图(地物和等高线)
(1)地物的描绘——按图式规定。
(2)等高线的勾绘
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按平距与高差成比例的关系,内插出等高线。
8、地形图的检查、拼接与整饰
(1)检查:包括图面检查、野外巡视检查及设站检查。(约占每幅图的10%)。
(2)接边:当图边的拼接误差小于限差(中误差的2√2倍)时平均配赋--即在两图幅图上各改一半。为接边方便,一般规定每幅图的图边应测出图幅外1cm。
(3)整饰:擦掉不必要的点、线、高程、注记等。使图面整洁、规范。包括图内、图外整饰。整饰次序是:先图内,后图外;先注记,后符号;先地物,后地貌。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