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
|
来源:建筑网 日期:[2018-5-30] |
|
1.施工准备阶段须搜集和熟悉下述资料
工程的性质和规模。工程加固的目的、强夯后要达到的目标值。工期要求。场地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面状态及周围环境等。这些资料是拟定试验性方案、编制进度计划基础。
2.施工设备进场前
(1)强夯场地要满足“三通一平”的要求,清除场内所有障碍物(包括空中的可能影响强夯机起重臂移动各种拉线、电线等),清除地下管线,或按要求将地下管线移位。
(2)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在平整好的场地上放出试夯场地的边界线。
(3)定位测量放线(包括每次夯点放线)须有校核者,并在施工日志上注明每次施测的部位、时间及施测与校核者的姓名,并由甲方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名。
(4)做好施工场地的排水。场地平整时,使场地表面形成适当的排水坡,并在周边可能进水的地段设置好排水沟。
(5)场地的地面强度要能承受住起重机械的负荷,必要时,应采取压实、铺填砂、石垫层或其它措施。
(6)检查锤重和落距,确保单击的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7)试夯前应查明夯击所产生的震动对现场周围的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的影响,若有影响,应采取可靠的防震措施,如挖防震沟等,并在强夯过程中加强对其观测。
3.施工设备进场后
(1)对于整平的场地测出其平均标高,以作为试夯后测量场地的平均沉降量的基准数。
(2)测量时,应采用距离夯击场地30m以外的坐标定位点。
(3)根据夯点布置图,在场地上放出夯点的锤位线,并进行复核。锤位线迹要清晰、准确,以便夯锤对位及测量夯击后的锤位偏差值。锤位偏差不得超过5cm。若发现偏差过量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4)每个夯击点都要编号,记录员要对号进行记录,不能错号,不能漏夯和重夯。
4.夯击作业
(1)每一锤在正式提升前,都要准确对好锤位。
(2)每一锤都要提升到设计要求的高度。
(3)锤落下后,如夯坑底有倾斜,当超过20度时,要用土将坑底补平,才能进行下次夯击。
(4)每个夯坑的每一击,都要记录下沉量。
(5)当施工场地及夯坑由于降雨或地下水位上升等原因积水时,要及时采取排水措施,待水排干后,才能填坑。
(6)夯击过程中,如遇到地基土含水量过高,形成“橡皮土”,或夯坑周边隆高过大等异常现象时,应停止作业,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7)收锤控制标准:
(Ⅰ)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次数不小于设计数。
(Ⅱ)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或沉降差要小于设计的要求值。
(8)每夯击完一遍,要用新土或周围土将夯坑填平,并测出本遍场地的平均标高,求出沉降量。
(9)夯坑回填时,须用推土机等略加压实,并稍高于附近地面,以防止坑内填土吸水过多。
(10)相邻两遍的间隔时间,要符合根据孔隙水压水力消散要求的设计天数。
(11)最后一遍满夯完成后,应准确测定场地的平均标高(按既定的网格定点测量),再求出场地的最终平均沉降量。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