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及形式 |
|
来源:园林学习网 日期:[2016-3-30] |
|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园林植物的配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植物能散发出大自然的气息,更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做好园林植物的配置相当重要,以下是一些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及形式的介绍。
1园林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
1.1园林绿化作用。合理配置绿地能改善城市及工矿企业的气候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同时还美化了城市及工矿企业的面貌。
1.2绿化植物的选择。绿化必须结合当地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名胜古迹、革命史迹及山丘河湖组成绿地,并尽量与生产相结合。如郊区和风景游览区可植经济林、用材林;市区公园绿地宜选用既可观赏又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行道绿带和街坊绿带可选择适当的树种及各种花果;水面可以种植荷花、菱等;工业企业中的绿化植物对该企业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物质须有较大的适应性和抗害性能。
1.3植物配置。标准较高的绿化要求四季有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各区植物配置应有主调,再配以各种四季植物作陪衬。其外轮廓可随地形起伏而变化,不同地形条件用不同的植物。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如山上宜植松柏之类;水滨宜植柳;瀑口溪旁宜配置槭、密林及竹丛。一些不宜与其他树种相协调的如雪松、棕榈等,则常以同类群植,不宜与其他树混植。常绿针叶树应避免与常绿阔叶树混植,花色鲜艳的不宜与其他树混植。
1.4功能和布局
1.4.1总体上的功能布局是植物配置的重要依据,如群众活动区用大草地,用遮阴面较大的树木,花木宜成群栽植,有鲜艳热烈的气氛;而安静区域则可密植丛林等。
1.4.2植物配置与建筑的自然通风有密切关系,绿化也是一种很好的遮阴措施。
2园林植物的配置形式
2.1整形配置(规则配置)。是规则式庭院中常采用的,宜选植耐修剪、叶茂、树形整齐的树种,如雪松、冬青等,适于列植的如樟、楠等。
2.1.1行列式栽植。多用于路旁、河旁的行道绿化。要求树干挺直,耐修剪,能遮阴。其下面的树一般应选用耐阴树种。株距随气候条件和树种而不同,一般为4~7m或7.5~9m。
2.1.2正方形栽植。按照方格网在交叉点种植树木,且行列距离相等。
2.1.3三角形栽植。株行距成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2.1.4长方形栽植。树种栽植的行距大于株距,这是正方形栽植的一种变型。
2.1.5环植。按照一定的株距把树木栽成圆环的一种方式,可以是一个圆环或半个圆环,也可栽植成多个同心圆形式。
2.1.6防护带。一般由大乔木与中小乔木及灌木做带状配置,要求树种有抗风、耐烟尘、抗酸碱气体等特殊要求,如臭椿、洋槐、珊瑚树等。
2.1.7绿篱。有平顶式、波浪式等。要求常绿、叶密和株距密、耐修剪,如女贞、侧柏、黄杨、珊瑚树等。
2.2不整形配置(自由配置)。间距不定,树形宜不规则、叶色富于变化或花色较为鲜艳的树种,任其自然生长,在自然型庭院中常采用。
2.2.1孤植。多用于庭院较小而零星的地方或宅旁、村旁。在大片开阔的草地中或花坛中央也多用做点缀和遮阴之用,或作为建筑物的背景和侧景。孤植树主要表现树木的个体美,如体形巨大、轮廓富于变化或姿态优美、颜色亮丽、具有浓郁芳香等。如雪松、广玉兰、元宝槭、悬铃木等。
2.2.2对植。一般作为配景而位于某一主体建筑之前方两侧,起着遮阴和装饰美化功能。在构图上形成配景或夹景,起陪衬和烘托主景的作用。对植树的选择不太严格,体形相似或不同的均可,体形小的布置应远些,两点连线不宜与中轴线正交。
2.2.3丛植。在路口、庭院中以同种或不同种三、四株树或更多株乔灌木配合成树丛。一般是中间高周围低,且应以常绿树为主体,落叶树为陪衬。树丛组合常以不等边三角形为基本形式,排成直线的布置。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彼此之间既有统一的联系,又有各自的变化,分别主次配置、地位相互衬托。也可和山石、花卉相结合。一般来说,在树丛总株树7株以下时树种不宜超过3种,15株以下不宜超过5种。
2.2.4群植。以一种树木为主的大量灌木成群种植,无固定的形式和株行距。树群表现的是整个植物体的群体美,观赏它的层次、外缘、林冠等。树群的远处宜植高大的树种,近处植矮小的树木,树群的边缘轮廓应曲折,且富于变化的。如紫玉兰、红枫等。
2.2.5等高栽植。在山区陡坡或岩石裸露土层很薄时采用的一种栽植方式,应选择耐贫瘠砂砾的植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