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园林项目管理的“三要素” |
|
来源:园林学习网 日期:[2016-1-31] |
|
“质量管理、艺术创造、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三要素”。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点粗浅体会,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工程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好的园林工程需要有一个持续的使用寿命和艺术寿命。因此管理好工程质量,对园林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的信誉和发展前途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健全管理网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负责人,项目部下设专职质安科、生产科、技术科。项目部在质量管理方面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纵横连锁,互相制约的管理体系。
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的园林工艺已难以满足业主日益提高的园林质量要求,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行质量动态管理,制订工程质量奖罚措施。对工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及时了解质量动态,分析质量情况,加强跟踪监督,严格检查验收,坚决消灭质量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重奖重罚,激励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园林施工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
园林产品不仅需要实用价值,更需要艺术价值。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不管园林项目经理是来自建筑行业、班组工匠还是园林科班出身,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艺术细胞,留心自然,向自然学习,留心身边的园林作品,向他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水平。
园林建设工程中,工匠历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在我国古典园林建设中显得尤其突出,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历来为世人称颂,赞叹不绝。因此这就要求项目经理积极培养熟练的工匠队伍。
另外,园林工程还需要好的材料。园林工程中一般的材料除了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外,特殊的材料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比如在挑选孤植树时要特别注意树型的选择,要美观、飘逸等,对植树要讲究树型对称,伸展方向合理等。在挑选石头的时候也要考究一番,石头的品种不同,效果就不同,品种相同的石头也因为形态各异而千差万别。总之,选择园林材料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三、工程成本控制要贯穿园林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园林工程在市场经济的形式下不可能只讲究质量和艺术效果,控制成本也很重要。工程项目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工料机三项费用和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是现场经营管理费,这些成本可以在施工预算中并在会计预算时反映记录,我们称之为显性成本,这是较为明显并容易控制的。而事实上,还有三大块成本人们常常视而不见,或者没有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又很难对其定量分析、记录,这就是体制成本、机制成本和素质成本,我们称做隐性成本。其实质是体制落后、机制僵化、素质低下,最终反映为项目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体制成本是项目管理体制落后、不符合项目法施工原则,不顺应项目管理规律,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传统管理体制,造成机构重迭,层次过多,队伍庞大,人浮于事引起的效益低下,费用增加。所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人才、劳务、材料、设备和奖金五大市场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保证项目有充分的自主权,做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动态管理、才能形成竞争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利用项目资源,降低成本,确保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机制成本为用人、分配激励、监督约束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健全、不完善、不合格、不落实,导致管理混乱,决策失误,质量优劣等所造成经济损失而增加的成本。因此,健全完善管理机制,稳定项目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竞争上岗、项目负责制等措施是降低机制成本的重要环节。
素质成本是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较差,造成决策失误、管理失控、效率低下并造成项目增量成本或发生很大的机会成本。项目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领导管理素质、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并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应强化培训各级管理人员,采用多种方式从课堂指导到模拟工作,使其有真才实学。同时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关心员工的生活,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员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强的技术业务水平。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就能使管理的工程项目以最小的投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获得项目效益最大化。
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要掌控的东西还很多,在自己的工作中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合工作的需要,才能建造出好的工程,才能创造出好的效益。
关于项目管理,我这里也有一些,和依林凑凑数:
项目成本控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体现
项目成本控制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进行计划、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公司增加利润,扩大积累的主要途径,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公司如何抓住这个关键,实现施工项目的效益最大化,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建立责任成本中心。
责任成本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且责、权、利相统一的,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能够加以控制,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公司内部单位。公司应把项目成本的控制权放在项目部,在项目部建立责任成本中心,项目经理作为该责任中心的负责人,全权负责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由项目经理负责把该中心的成本分解给每个人、工程施工的每个阶段,甚至每道工序。把个人利益与项目成本控制指标挂钩,严格考核,奖罚明确。
二、确立责任目标成本。
工程中标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预算分析及经济评估。根据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测评该项目的成本费用及经济效益,做到对项目的“肥瘦”心中有数,再确定目标利润,算出目标成本,然后承包给项目部,作为项目部的责任目标成本。
三、制定内部施工定额,加强施工预算。
公司应该根据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内部管理水平以及施工技术,按照“成本最小化,生产要素组合最优化”的原则,制定公司内部的物资消耗定额、劳动定额、设备利用定额和费用控制定额等。然后由项目部根据公司下达的责任目标成本,详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材料、机械消耗分析和制定节约措施后,制定项目部自己的现场目标成本。项目经理根据施工预算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
四、加强对管理成本的控制。
项目管理费用作为项目成本的一部分,项目部应编制项目管理费用支出预算,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力争使每一笔开支在金额上最合理、时间上最恰当,并控制在计划内。对于超出计划或计划外开支必须严格审查。
五、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加强材料成本的控制。
在项目开工前应该编制项目工程材料总计划,预测材料需求总量,控制材料消耗。施工现场要根据施工计划进度进行材料储备,但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储存材料,以便加速资金的运转,减少库存成本。工程施工所需材料,应严格按照ISO9000和ISO14000的要求进行采购,由项目部的预算员根据施工计划核定用料计划,交材料采购部门组织采购。材料采购部门应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比质比价,确定各种材料的采购价格,对于消耗量大的材料,必须采取招标竞价采购的方式,邀请资信较好的材料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标,实行招标竞价采购,根据报价、质量、售后服务等情况,择优选择供应商,签订合同,长期合作。
六、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责任成本中心的考核。
为防止项目在收支上违反国家政策和公司的有关规定,擅自加大成本支出,公司应实行财务人员总公司委派制,强化对项目部的成本监控力度。项目财务工作应有很强的约束力,严格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建立和完善项目部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强化项目部的自我约束机制,严格控制成本。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对项目部在成本控制方面进行考核,与项目部的奖惩挂钩。从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即使在最完美的条件下,管理一个软件项目也是很困难的。不幸的是,许多新项目经理实质上没有受到任何就职培训。这里有20个成功的管理经验供项目经理参考。不过,只依靠某一两条“妙计”,是无法顺利完成项目的。
1.定义项目成功的标准
在项目的开始,要保证各方对于判断项目是否成功有统一的认识。通常,跟紧预定的进度是唯一明显的成功要素,但是肯定还有其他的因素存在,比如,增加市场占有率、获得指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取得特定用户满意程度、淘汰一个高维护需求的遗留系统等。
2.把握各种要求之间的平衡
每个项目都需要平衡它的功能、人员、预算、进度和质量目标。我们把以上五个项目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综合成一个约束条件,你必须在这个约束中进行操作;你也可以定义成与项目成功对应的驱动力,或者定义成通向成功的自由程度。可以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调整。
3.定义产品发布标准
在项目早期,要决定用什么标准来确定产品是否准备好发布了。你可以将发布标准基于:还存在有多少个高优先级的缺陷,性能度量,特定功能完全可操作,或其他方面表明项目已经达到了它的目的。不管你选择了什么标准,都应该是可实现的、可测量的、文档化的,并且与客户所指的“质量”一致。
4.沟通承诺
尽管可能无意中承诺了不可能的事件,但不要做一个明知不能保证的承诺。坦诚地和客户和管理人员沟通那些实际成果。任何以前项目的数据会帮助你做说服他们的论据,虽然这对于不讲道理的人来说没有真正的作用。
5.写一个计划
有些人认为,花时间写计划还不如花时间写代码,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困难的部分不是写计划,困难的部分是做这个计划——思考,沟通,权衡,交流,提问并且倾听。你用来分析解决问题需要花费的时间,会减少项目以后会带给你的意外。
6.把任务分解成“英寸大小的小圆石”
“英寸大小的小圆石”是缩小了的里程碑。把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帮助你更加精确地估计它们,暴露出在其他情况下你可能没有想到的工作活动,并且保证更加精确、细密的状态跟踪。
7.为大任务制定计划工作表
如果你的组经常承担某种特定的通用任务,你需要为这些任务开发一个活动检查列表和计划工作表。每个检查列表应该包括这个大任务可能需要的所有步骤。这些检查列表和工作表将帮助小组成员确定和评估与他必须处理的大任务相关的工作量。
8.计划中,在质量控制活动后应该有修改工作
几乎所有的质量控制活动,如测试和技术评审,都会发现缺陷或其他提高的可能。你的项目进度或工作细分结构,应该把每次质量控制活动后的修改,作为一个单独的任务包括进去。如果你事实上不用做任何的修改,很好,你已经走在了计划的前面。
9.为“过程改进”安排时间
你的小组成员已经淹没在他们当前的项目中,但是如果你想把你的组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软件工程能力水平,你就必须投一些时间在“过程改进”上。从你的项目进度中留出一些时间,因为软件项目活动应该包括做能够帮助你下一个项目更加成功的过程改进。不要把你项目成员可以利用的时间100%的投入到项目任务中,然后惊讶于为什么他们在主动提高方面没有任何进展。
10.管理项目的风险
如果你不去识别和控制风险,那么它们会控制你。在项目计划时花一些时间集体讨论可能的风险因素,评估它们的潜在危害,并且决定你如何减轻或预防它们。
11.根据工作计划而不是日历来估计
人们通常以日历时间做估计,但是我倾向于估计与任务相关联的工作计划(以“人时”为单位)的数量,然后把工作计划转换为日历时间的估计。这个转换基于每天我有多少有效的小时花费在项目任务上,我可能碰到的任何打断或突发调整请求、会议,和所有其他会让耗费时间的地方。
12.不要为人员安排超过工作时间80%的任务量
跟踪你的组员每周实际花费在项目指定工作上的平均小时数,实在会让人吃惊。与我们被要求做的许多活动相关的任务切换的开销,显著地降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一个员工一周理论上工作40小时,但不要只是因为有人在一项特定工作上每周花费10小时,就去假设他或她可以马上做4个这种任务,如果他或她能够处理完3个任务,你就很幸运了。
13.将培训时间放到计划中
确定你的组员每年在培训上花费多少时间,并把它从组员工作在指定项目任务上的可用时间中减去。你可能在平均值中早已经减去了休假时间、生病时间和其他的时间,对于培训时间也要同样的处理。
14.记录你的估算和你是如何达到估算的
当你准备估算你的工作时,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且记录你是如何完成每个任务的。理解创建估算所用的假设和方法,能够使它们在必要的时候更容易防护和调整,而且它将帮助你改善你的估算过程。
15.记录估算并且使用估算工具
有很多商业工具可以帮助你估算整个项目。根据它们真实项目经验的巨大数据库,这些工具可以给你一个可能的进度和人员分配安排选择。它们同样能够帮助你避免进入“不可能区域”,即将任务量、小组劳动力和进度安排组合起来一看,根本不可能成功。
16.遵守学习曲线
如果你在项目中第一次尝试新的过程、工具或技术,你必须承受短期内生产力降低的代价。不要期望在新软件工程方法的第一次尝试中就获得惊人的效益,在进度安排中考虑不可避免的学习曲线。
17.考虑意外缓冲
事情不会像你项目计划的一样准确地进行,所以你的预算和进度安排应该在主要阶段后面包括一些意外的缓冲,以适应无法预料的事件。不幸的是,你的管理者或客户可能把这些缓冲作为你的托辞,而不是明智地承认事实确实如此。向他们指明一些以前项目不愉快的意外,来说明你的深谋远虑。
18.记录实际情况与估算情况
如果你不记录花费在每项任务上的实际工作时间,并和你的估算做比较,你将永远不能提高你的估算能力,你的估算将永远是猜测。
19.只有当任务100%完成时,才认为该任务完成
使用英寸大小的小圆石的一个好处是:你可以区分每个小任务要么完成了,要么没有完成。这比估计一个大任务在某个时候完成了多少百分比要实在得多。使用明确的标准来判断一个步骤是否真正的完成了。
20.公开、公正地跟踪项目状态
创建一个良好的风气,让项目成员对准确地报告项目的状态感到安全。努力让项目在准确的、基于数据的事实基础上运行,而不是从因为害怕报告坏消息而产生的令人误解的乐观主义。使用项目状态信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纠正操作,并且在条件允许时进行表扬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正在迅速发展,大中型国企正面临转换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其目的在于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样,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而企业能否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有无低廉的成本。下面就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和有效途径谈点粗浅的认识。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我认为在项目成本控制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1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
(1)全员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是考核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施工项目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级,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因此,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同时,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2)全过程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因此,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交)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在投标阶段,做好成本的预测,签好合同;在中标后的施工过程中,要制订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并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事中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1.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的结算,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1.3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各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应全面,既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如技术人员在选择施工方法时,要做到技术上切实可行,即工作责任的要求,同时经济上要合理,即成本责任的要求;目标的检查应及时全面,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评价应公正、合理。只有将成本控制置于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之中,成本目标才得以实现。
1.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最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1.5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应作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率,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降价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2.1按照“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按照“量、价”分离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控制。
2.1.1材料成本控制
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
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①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②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③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④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⑤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材料价格控制包括:①买价控制。通过市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②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③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1.2人工费控制
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
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第二,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第三,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
2.1.3机械费控制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
2.2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
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当前,特别应控制的是项目部的招待费,要根据工作制定出招待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2.3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见质量成本分为3个区:①质量改进区是故障成本占主导地位的区域,它是影响达到最佳质量成本的主导因素。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质量预防措施,加强质量检验,提高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总成本;②质量至善区,表明控制成本占主导地位,它是影响质量总成本达到最佳值的主要因素。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于分析现有的质量标准,减少检验程序和提高工作效率,使质量总成本降至较低水平;③质量适用区,质量成本最低,说明质量标准比较适宜,是合适的质量成本。
当前迫切需要的是降低故障成本。因为故障成本是工程质量无缺陷时就会消失的成本,有人把可消失的质量成本喻为“矿中黄金”,以表示其潜力之可贵。我国目前建安工程质量尚低,因而可以开发的“黄金”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好的质量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应十分重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成本。
2.4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成本建设工期与项目成本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中,tA为合理工期。在合理工期下,项目成本支出较低。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t1)或拖后(t2)都意味着工程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2.5从“开源”原则出发,增加预算收入
2.5.1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树立明确的时间和成本观念
在招标中,使用有效报价技巧,以保证报价在具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最终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如在执行单价合同时,实用“不平衡报价”的技巧,通过对工程数量变化趋势的分析,在维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于正常报价水平,策略地降低实际施工时数量可能减少的分项工程单价,以便在验工计价时获得可观的额外收入;同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适当提高前期费用的报价,降低后期费用的报价,以便达到尽早收回建设资金,加强资金周转的目的。如果能做到“早收多收”,还可以大大减少可遇见的风险损失。
2.5.2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施工企业面临着施工风险,特别是承包国际工程时,更离不开索赔。通过索赔,以弥补承包商不应承受的风险损失,使承包工程的合同风险分担程度趋于合理。为使索赔意识、合同意识、时间和成本观念,培养索赔的管理能力,提高合理管理水平。
2.5.3用好调价文件,正确计算价差,及时办理结算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价格要素由市场调节,在工程建设活动中,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工程结算时必须及时、客观、全面地予以考虑。目前国内工程主要采用调价系数和实际价格差价方法,相对简单一些;国际工程大都采用调值公式法进行调价。实践证明,承包商通过价格调整是获取额外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事先确定好调价公式中的各种价格指数及各种可变因素和不变因素的调价比重,则是一种潜在的、比较客观增加额外收入的方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