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定额消耗量的确定方法 |
|
来源:造价员培训网 日期:[2011-3-24] |
|
1.分析、整理基础资料
1)计时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
对每次计时观察的资料要进行认真分类、整理,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观察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施工过程对工时消耗数值的影响有系统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整理观察资料时大多采用平均修正法,即在对测时数列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求出平均值。修正测时数列,剔除或修正那些偏高、偏低的可疑数值,保证不受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当测时数列不受或很少受产品数量影响时,可采用算术平均值;如果测时数列受到产品数量的影响,则应采用加权平均值。
2)日常积累资料的整理、分析
日常积累的资料主要有:现行定额的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企业和现场补充定额资料,如现行定额漏项而编制的补充定额资料,因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机械而产生的定额缺项所编制的补充定额资料;已采用的新工艺和新的操作方法的资料;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和质量标准等。
对于日常积累的各类资料要进一步补充完备,并加以系统整理和分析,为制定定额编制方案提供依据。
3)拟定定额的编制方案
在系统收集施工过程的人工消耗量,分析、整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定额的编制方案。编制方案的内容包括:提出对拟编定额的定额水平总的设想;拟定定额分章、分节、分项的目录;选择产品和人工、材料、机械的计量单位;设计定额表格的形式和内容。
2.确定正常的施工条件
拟定施工的正常条件包括:
1)拟定工作地点的组织
工作地点是工人施工活动场所。拟定工作地点的组织时,要特别注意使工人在操作时不受妨碍,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应按使用顺序放置于工人最便于取用的地方,以减少疲劳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地点应保持清洁和秩序井然。
2)拟定工作组成
拟定工作组成就是将工作过程按照劳动分工的可能划分为若干工序,以合理使用技术工人。一般采用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把工作过程中单个简单的工序,划分给技术熟练程度较低的工人去完成,一种是分出若干个技术程度较低的工人,去帮助技术程度较高的工人工作。采用后一种方法就把个人完成的工作过程,变成小组完成的工作过程。
3)拟定施工人员编制
拟定施工人员编制即确定小组人数、技术工人的配备,以及劳动的分工和协作。原则是使每个工人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均衡地担负工作。
3.确定人工定额消耗量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是人工定额的两种表现形式。拟定出时间定额,也就可以计算出产量定额。时间定额是在拟定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准备与结束的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时间的基础上制定的。
基本工作时间在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中占的比重最大。在确定基本工作时间时,必须细致、精确。基本工作时间消耗一般应根据计时观察资料来确定。其做法是,首先确定工作过程每一组成部分的工时消耗,然后再综合出工作过程的工时消耗。如果组成部分的产品计量单位和工作过程的产品计量单位不符,就需先求出不同计量单位的换算系数,进行产品计量单位的换算,然后再相加,求得工作过程的工时消耗。
辅助工作和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的确定方法与基本工作时间相同。但是,如果这两项工作时间在整个工作班工作时间消耗中所占比重不超过5%~6%,则可归纳为一项,以工作过程的计量单位表示,确定出工作过程的工时消耗。如果在计时观察时不能取得足够的资料,也可采用工时规范或经验数据来确定。如果有现行的工时规范,可以直接利用工时规范中规定的辅助和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的百分比来计算。
在确定不可避免中断时间的定额时,必须注意由工艺特点所引起的不可避免中断才可列入工作过程的时间定额。
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也需要根据测时资料通过整理分析获得,也可以根据经验数据或工时规范,以占工作日的百分比表示此项工时消耗的时间定额。
休息时间应根据工作班作息制度、经验资料、计时观察资料,以及对工作的疲劳程度作全面分析来确定。同时,应考虑尽可能利用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作为休息时间。
从事不同工种、不同工作的工人,疲劳程度有很大差别。为了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往往要对从事各种工作的工人进行观察、测定,以及进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调试,以便确定其疲劳程度。国内外往往按工作轻重和工作条件好坏,将各种工作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如某地区工时规范将体力劳动分为最沉重、沉重、较重、中等、较轻、轻便六类。划分出疲劳程度的等级,就可以合理规定休息需要的时间。
确定的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和休息时间之和,就是劳动定额的时间定额。
时间定额=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和休息时间
推荐阅读:
工程量清单作用和要求
工程量清单含义
工程预算基本知识
投资估算指标的内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