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理水工程 >> 正文
·土方工程 ·筑山工程 ·理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 ·其他
 

 

试论《园冶》中的理水思想
 
来源:造園 作者:陈方山 池舒心 日期:[2017-4-24]

    【点评】造园有掇山、理水、屋宇及植物四要,《园冶》缺植物及理水的独论章节,但理水思想及技法散布各处。池舒心从疏源、布局、关系、入画四方面讨论了计成的理水思想。其中疏源和布局尤有新意。明代造园可谓逐水而筑,今人造园是堆山引水,不知源自何处,人称"自来水",水既自来何究其源,可谓无源之水。中国画论以水为血脉。理水布局篇,作者根据计成"开水者三"而触类旁通,发现江南园林水面占十分之三者较多。

    建议:

    a.就造园水面比例进行更多的收集和比较,如王世贞的弇山园、武进的止园、白乐天的白家池、司马光的独乐园等,对水面比例都有文字记载。

    b.水与山石、植物、屋宇的关系还可展开详论。

    c.可与同时代的《长物志》之《水石》进行比较。

    d.日本造园著作《作庭记》与理水着墨最多,可以进比较。

    

    试论《园冶》中的理水思想

    Stuyonthedesignthoughtofwaterscape

    池舒心

    浙江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二学生

    

    摘要:计成所著的《园冶》是我国的造园巨著,但书中没有"理水"专篇。本文主要对《园冶》中的理水相关论述进行整理并探究其理水思想,分别从园林水源、水体布局、水体与园林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水景的意境和文化情怀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结合古典园林实例加以分析。

    关键词:《园冶》;中国古典园林;理水 

    陈从周先生曾言:"水,为陆之眼。"水为活物,无论是在自然景观还是在人造园林中,水都不可或缺,少之,则少自然生机。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范本,无水不成园。园林需理水成景,与山石景观互相借资,方得天然之趣。

    明代造园家计成所著的《园冶》对造园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具有高度的造园艺术水平。《园冶》全书共三卷,对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都有具体论述,而理水理念都分散于诸多篇章之中,未成专篇。本文就《园冶》中对理水的相关论述进行整理,探讨计成在《园冶》中未成篇章的理水思想。

    1、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自大河孕育人类文明伊始,水就与人们画上了密切的符号。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中,逐水而居的生活方式和效仿自然山水风光的要求使察水文变得至关重要。"立基纠源头,疏源之去留,察水之来历。"计成在《相地》篇中就已明确指出了水源的来历去由是决定园林选址的首要因素,唯有得水源活水,才能保证园林的"脉理贯通,全园生动"。

    水源类型多样,本文将计成所提及的水源依照水流性质大致分为三类。

    一为地表径流水,江、河、溪、涧等动态水源在江南一带最为常见,也最常为计成提及。"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凿水为濠,挑堤种柳"、"堂开淑气侵人,门引春流到泽"等,这类长流的水源本就有呈现源源无尽的景象,与大自然直接连通,最易于保持水源洁净,是极佳的水源选择。若能无需引流,如"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那便是难得一见的大观景象,"江流天地外"之情自然而生。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园中造水景的需要,大多园林仍需凿河道引入活水。引水,大江大河,小山溪涧皆可引用,视园林规模大小而定。大有阿房宫引渭水、樊川之水流入宫墙,小有无锡寄畅园引惠山泉水巧设景观,都是引水造园的成功范例。

    二是静态的积水洼地、池沼。这类不如径流动态水有水平方向上的纵深感和流动感,引用这类水源需在垂直方向上深入挖掘疏通,如计成所说的"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此番浚沼成池,使园林低处愈低,池底泥石还可堆土成山,使高处愈高,园林空间更显山林之趣,可谓一举两得。计成所建造的第一个园林"五亩园"就运用了这一方法使小园"得江南之胜",现存的苏州拙政园也是利用洼地积水造园的典型。

    三为地下水,自下而上引流。地下水在园林中的运用以泉水为多。"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俯流玩月,坐石品泉"等以泉为源,设泉为景。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就是著名的引泉水为源的园林,而一些小泉如西泠印社的潜泉、印泉等,虽由于水量过小不能成为园林的主要水源,却也是点缀园林风光、与山木相映成趣的极佳景致。

    至于死水,死水不能自我修复,没有自然之气,计成几乎未提到理死水景观的方法,仅有在《掇山》中提及的金鱼缸的理法应是运用死水,园中主体水用死水的方法是为计成所摒弃的。

    引水入园,江、湖、池、沼、溪、涧、濠、瀑、泉等水源都各有不同,察水源来历,了解水文,巧妙地利用天然的水资源和原生态系统,顺势引导,更考虑四季降水补给,才能调用源源不绝的活水,使园林生机长存。

    2、因势制宜,布局生趣

    为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水域表现水流之无尽、山水之多般变化,需巧妙布局水体,为设景提供良好的水岸框架。以下就水体的规模控制、分隔规划以及水面形态布局等水景的处理手法进行论述。

    2.1水体规模

    计成在《村庄地》里就明确指出:"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林相宜。"计成在总结经验后,认为在基地上应首先给水面留出十分之三的面积,这样水的比例较为"得体合宜"。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恰好"开池者三":苏州艺圃水面占园林面积29%,苏州拙政园水体占总面积31%,苏州狮子林水面占全园32%,面积不过三千多平方米的苏州怡园也理三分之一的面积为水。

    "开池者三,垒土者四"与江南一带"山则少有大山","水却多呈辽阔浩淼"的地理特征相适宜,也适宜营造山林氛围,适合许多江南私家园林构建。然而,这要要素比例并不适用于所有园林,园林规模、环境、要表现的氛围意趣各不相同,正所谓"园有异宜,构园无格",比例不应成为既定格式,如无锡寄畅园、北京颐和园等自成比例,各有景致。水体规模的控制,首先还是应该依据与园林的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贵在"得体合宜"。

    2.2分隔营造

    如陈从周所言:"园林空间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隔水也可扩展水面空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水面分隔,还能打破水面的单调,形成多层次的水景。

    "斜飞堞雉,横跨长虹"、"架桥隔水,别馆堪图"等,以桥隔水,隔开境界,营造"疏水若为无尽"的视觉感受。"蹑山腰、落水面、任意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画度壑,蜿蜒无尽",廊隔水面,也可分隔造景。此外,堤岸、小岛,汀等也有分隔水面的作用。这些手法在现存园林中都非常常见,除了是为让水面不至于一览无遗,也能便于营造更丰富的水景。杭州西湖用苏堤、断桥、三潭印月等将西湖水分隔成不同的景观,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素如镜中飞练,青来郭外环屏",园中的飞练瀑布和郭外的翠屏环山,一近一远,一动一止,一素一青,趣味非凡。计成喜对比、变化之美,而反对如"高高三峰排列于前"一类的雷同平均。隔水,也要求大小形状皆各异,隔出变化之境。隔出大水面则浩渺,给人"水面鳞鳞,爽气觉来欹枕"之感;隔出小水面则潆洄,则有"临濠蜿蜒"之妙。颐和园理水非常巧妙的做到了这点,以其北海中的万寿山为例,万寿山偏于水体的一方,将大水面分成水面辽阔的大湖和幽深曲折的小水域,对比鲜明。一处水面,顿生两种景观。(图1) 

 

图1颐和园水体平面图

 

    若隔水隔出园林的节奏韵律则更为妙绝,如上海豫园,园中水面以大——狭——小——大布局,由扬转抑,在由抑转扬,最终豁然开朗,令游园者"涉园成趣"。

    2.3理岸成态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范本,为求揽自然风光于院内,故园中理水应模仿自然水态,江河湖海、溪涧泉流,不一而足。"水本无形,因器成之",理水拟自然形态,不在于理水本身,而在于理岸。计成在书中对各种水态多有提及,江、湖、池、沼、溪、涧、濠、瀑、泉等都成一番景观,理岸也都按照自然原型来模仿。如"沿池驳岸",使池壁有惊涛拍岸之气势;湖面广阔,宁曲毋直,石岸高度接近水面,以体现湖水充盈;涧则流注于假山之间,"倘高阜处不能注水,理涧壑无水,似少深意"。理宽广水岸以呈现江河湖海之烟波浩渺,理曲折水道让溪涧自然生情,切不可"峰虚五老,池凿四方",全无山林之气。

    "看竹溪湾,观鱼濠上"、"俯流玩月,坐石品泉"、"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等等观景趣味,是一个拟单一自然水态的园林难以达到的。

    3.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在园林中欣赏水景,往往不是看单一水面,水景用山石花木、亭台楼阁来搭配,互相借资,整体具有更丰富的视觉效果。明人钟伯敬在《梅花墅记》中概述了这一点:"园与水,水之上下左右,高者为台,深者为室,虚者为亭,曲者为廊,横者为渡,竖着为石,动植者为花鸟,往来者为行人,无非园者。"所以造水景理的不仅是水体,还理与水发生关系的景物。这里且就理水与山石、植物、建筑的关系进行论述。

    3.1山石与理水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活"、"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自然中的山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园林中的山水作为效仿自然景观的骨架也往往相映成景。

    计成将"池上理山"推崇为园中第一胜景,"假山之基。约大半在水中立起",这是造园常用的手法。山石在水中,景中有景,"若大若小,更有妙境",除观赏之妙,还可"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岩径水",让人深入其景,如临蓬莱仙境。除在池上理山外,还可"开土堆山,沿池驳岸",这种做法不仅具有审美价值,顺势理石,让水宛若流出山水之间;山石遮掩,让水流更显幽深绵长。而且这种做法具有实用意义——代替土坡入水,可在有限的空间里加固池岸。正如计成所说的"假山依水为妙"。如,杭州文澜阁的水上、水岸叠山皆为妙景,为园林增色。

    "山石理池"是计成所创的又一种理山水景观的方法,选版薄的山石构造盛水,令人观之"似得濠濮间想"。

    如筑特殊水景,掇山理水更需多方设法,如瀑布,计成认为可以采取"涧至墙顶作天沟,行壁山顶,留小坑,突出石口,泛漫而下"的方法理之。如曲水,可"上理石泉,口如瀑布,亦可流觞,似得天然之趣"。

    山水营造法门,还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几字上,师法自然,妙造自然。"凿石槽"、"置石龙头喷水"等做法都有违"天然",应弃之。

    3.2植物与理水

    水借植物成景,可虚掩水面,丰富空间层次。《园冶》常提"花间隐谢"、"繁花覆地",计成相当注意运用植物的掩映作用,为园林增添含蓄意境。"插柳沿堤",柳树掩水,水更显无尽广阔;"看竹溪湾",溪通竹林之间更显幽深。然而遮掩应有度,计成在《江湖地》一篇中,提到"深柳疏芦"一词,植树种花都应随景致,因地制宜,得体而止,该疏之处种深树,则风景闭塞,该深之处花木稀疏,则无法引人入胜,境界全无。

    在山石驳岸处栽种适量植被,还可打破石岸的单一僵直,柔和池岸曲线,尽显变化之美,使景观更多自然野趣。"在涧共修兰芷"、"白蘋红蓼,鸥盟同结矶边"都以植物来丰富岸线,展现自然之态。

    水,最为素,在水中装点植物可丰富水面色彩,使水面更为丰满。园中水池常植荷、莲,西湖荷花为一大胜景,杭州郭庄的莲花点缀水面也为园林增色,还可有"池荷香绾"之享受。除水面的直接装点外,岸上植物的倒影也丰裕水面色彩。更为绝妙之处在于,植物四时不同景,倒映在水中的形态、色彩也随季节变化,可谓"收四时之烂漫"。"一派涵秋,重阴结夏",寒来暑往,皆入画水面,诗意盎然,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水景的可观性。

    另,植物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生态作用也不可忽视。植物审美、生态功能虽佳,但景以水为主,不可过度栽植。

    3.3建筑与理水

    《园冶》中指出"卜筑贵从水面",建筑选址若在水畔,既丰富了水景,又使从建筑内向外观赏有景可取。榭安水际,廊落水面,架桥通隔水,楼阁立于半山半水之间,亭台突池沼而参差,都可得致。建筑倒影如水也可使水面色彩斑斓,造"拟如鲛宫"的景象。

    其中桥还常起到通路和隔水的作用,是园林水上建筑中最为常见的元素。通路是桥在园外的最主要的功能,因自然水体的阻隔使人们设法构筑架空交通通道,而园林中的山水皆为人造,阻隔也皆由人设,因而,桥的克服水体阻隔的功能价值应让位于它的艺术价值。对于桥的艺术价值,计成提及最多的莫过于"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的架桥艺术,如苏州留园,在源头水涧上设石梁,显水幽静深远,似通江河。桥隔水还起划分水域的作用,在水面上的狭窄、大小水面欲相接之处造桥一座,便将水面分开开阔和潆洄两种景象,丰富水面的层次。

    古人常以桥、水入诗,水上架桥,小有"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之静谧画意,大有"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骆宾王《畴昔篇》)之恢弘大气。桥由人造,因水而生,是人作和自然的紧密结合,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更高一层审美境界。

    同时,桥梁为观水景又增设了一个驻足点,令人可以涉足水面,感受不同意境。

    园林中常见微缩的小桥景观,仅三两步就可通过,与园中水域面积相适宜。其余的建筑也都与桥一样,注意变换尺度以求与水景协调。计成提到"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征大观",江干湖畔以小筑适宜,可体现湖水之无边浩渺,若以大型楼阁环绕水体,水面顿觉拥塞,丢失"江湖"意境。反面例子如苏州狮子林内湖上的体量过大的"不系舟",使本来面积就不大的水面更显局促。而颐和园依水的皇家建筑体量不小,但因园中水域宽广,建筑遥遥相对而适宜。一切营造,都从本园出发,得体合宜。

    4.造景入画,理水有情

    计成在《园冶》中主张造园遵循画意,如"桃李成蹊;楼台如画"、"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形",在谈及掇山时更是直接提出"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书中多次提及荆关、林云、大痴等画家,可见计成对园林画意的追求。计成自己"少以绘名","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其所造寤园也被曹元甫赞称"以为荆关之绘也";与计成同一时期的造园无数的造园大家张南垣也"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更有许多画家直接参与造园,如云林为狮子林作图。可见山水画意的追求在当时的园林中颇受重视。

    造园遵循画意,那么山水画的艺术理念为园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首先,山水画收理想河山于笔墨咫尺之间,园林也追求"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画幅虽小,但得万里河山之意,园林若可小中见大,在咫尺山林间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之意,则极为难得。山水画追求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的境界,在对自然山水提炼概括抽象后得出"美"的形象,而山水园林也非完全拟态自然,如树木应依照画谱栽种修剪,假山更类画中山形而非真山形。如此而来,理水也随画理,水的形态仿画中典型形象,山水空间布局仿画中高妙构图,呈"天然图画"之态。

    中国山水画多素雅,在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后,水墨文人画更受文人阶层的青睐,艺术审美也愈发偏向明净雅致。园林的山水营造也追求着"素入镜中飞练,青来郭外环屏"之妙。

    文人画除以上特色外,更重要的是它与文人阶层的紧密结合。文人画,画中有诗,直抒胸臆。那么,文人为自己打造的山水园林,应富有诗意且可寄托精神情怀——这就是文人更高的需求了。所以至于理水,理出"一派涵秋"之静逸,理出"万壑流青"之深邃,理出"江流天地外"之高远,理出一种意境,方可让文人坐思其间,得"濠濮间想"。理水若能让人"看竹溪湾,观鱼濠上","俯流玩月,坐石品泉","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那便用水创造起了文人的修身养性,寻找精神寄托的条件。张岱游西湖看雪,"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的水景,另其触景生情,留《湖心亭看雪》千古名篇寄情怀于这孤寂水面,湖心亭便多一层文化积淀。这类实例并不少见,园林若理水有诗有意,文人可寄怀想于水,水景则有情。

    5.小结

    整理和探究计成的理水思想,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和总结《园冶》全书,分析具体造园方法的意图和原理,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园冶》站在计成的时代背景下,体会当时的审美意趣,对今天的我们都具有启示作用。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明)计成著.张家骥注释.园冶全释[M].太原.山西传媒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3]陈从周.园林谈丛[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苏州名族建筑学会.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李黄山.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及其应用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3

    [7]郑曦,孙晓春.《园冶》中的水景理法探析[J],2009

    [8]徐巍.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古典园林山水布局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9]李世葵.《园冶》园林美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9

    [10]刘海燕.拙政园造园要素和环境特征的量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11]薛保华.论《园冶》掇山理水的设计[J],2010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郁金香
相关内容
· 园林理水设计理念和手法杂谈
· 园林理水:曲水流觞和泰西水法
· 叠山理水工程解读
· 理水工程:岭南园林理水
· 理水工程:浅探圆明园理水
· 修山理水文化下的沈阳景观新地标
· 理水工程中居住区水景造型形式
· 模拟自然的园林理水常见类型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